一.所有制不能當飯吃
二.讓體制和制度回到人的本性上來
三.堅持生產力標準一元論
四.改革:由饑餓和虧損推動變?yōu)槔硇酝苿?br />五.減少第三者,擴大直接融資
六.推行股份制和股票上市應把注意力放在轉制上
七.通過股票優(yōu)先上市,使老工業(yè)基地煥發(fā)青春
八.多發(fā)回籠性股票,減輕股市對通貨膨脹的壓力
九.過分強調國有控股對國家和企業(yè)都無益處
十.國有企業(yè)留利形成的資金應歸經營者和職工
十一.消除股市泡沫的根本辦法是增加股票供給
十二.集體所有制的資產應量化到個人
十三.企業(yè)自負盈虧和放開價格是消除短缺的兩條根本措施
十四.由一個所有者約束成千上萬的經營者變?yōu)槌汕先f
的所有者約束一個經營者
十五.少一點主人觀念,多一點打工意識
十六.國有企業(yè)老職工應由中央財政養(yǎng)
十七.設立產權交易所是國有企業(yè)改革的必要條件
十八.把政府的公章減少80%
十九.政府只管總量調節(jié)的經濟杠桿
二十.政府和市場的職能分工
二十一.把那些至今仍未放開的部分盡快交給市場
二十二.股份制與承包制不應相提并論
二十三.不求歸誰所有,但求為誰所用
二十四.中國社會應成為培養(yǎng)有產者的沃土
二十五.對民營企業(yè)要實行“國民待遇”
二十六.溫州模式和蘇南模式都面臨股份制改造
二十七.為非正式經濟留下必要空間
二十八.為民營企業(yè)建造“塑料大棚”
二十九.少收點錢建機關大樓,多留點錢給企業(yè)進行設備更新
三十.形成稅負越來越輕,創(chuàng)造財富的人越來越多的良性循環(huán)
三十一.讓農民通過市場實現(xiàn)補償
三十二.不妨試試“雙重增值稅”
三十三.形成擴大民間積累的機制
三十四.判斷通貨狀況要一看物價,二看實物
三十五.中國需要鼓勵高積累而不是高消費
三十六.年度投資規(guī)模越大越好
三十七.抑制消費.擴大投資應成為長期國策
三十八.兩類閑置資源,兩種解決辦法
三十九.結構調整重在增量
四十.股票集資修鐵路
四十一.啟動市場要考慮長遠
四十二.中國不怕投資膨脹
四十三.通過造地擴大內需
四十四.將閑置勞動力轉化為未來發(fā)展的基礎
四十五.再造100個北大
四十六.改善環(huán)境,啟動市場
四十七.投資控制有四種辦法
四十八.貨幣短缺與資金短缺不是一碼事
四十九.要鼓勵多種形式儲蓄
五十.持幣比存款對國家更為有利
五十一.對貨幣“體外循環(huán)”無需控制
五十二.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例由成本決定
五十三.貨幣供應要考慮貨幣流速延緩
五十四.貨幣流速被迫延緩是通貨膨脹的結果
五十五.金融調控要由注重M1轉向注重M2
五十六.消除“白條”要進行綜合治理
五十七.清理“三角債”要堵住源頭
五十八.“三角債”和“線形債”應區(qū)別對待
五十九.清理“三角債”應采取四種約束手段
六十.把發(fā)展直接融資作為開放資金市場的先導
六十一.用通貨膨脹刺激經濟不可取
六十二.抑制通貨膨脹要建立三大“閘門”
六十三.不變幣值會計有利于資產補償
六十四.在物價上漲時應實行通貨膨脹會計
六十五.收入保值的最好措施是工資指數(shù)化
六十六.應當建立兩套價格指數(shù)
六十七.公債保值應作為一項長期措施
六十八.尋找農產品與工業(yè)品交換的合理比價
六十九.國企之間要建立規(guī)范的稅利體系
七十.銀行不應給地方財政無償供“米”
七十一.我國有四層財政赤字
七十二.折舊基金也可以用于擴大再生產
七十三.用競爭取代專營
七十四.擴大期貨交易,減少盲目生產
七十五.先行聯(lián)營制,再行代理制
七十六.四種外貿虧損,四種方式補償
七十七.既要保護生產者,更要保護消費者
七十八.社會保障基金既要增值,也要安全
七十九.控制人口要有鐵腕措施
八十.因事制宜選擇分配方式
八十一.原來意義上的按勞分配應當放棄
八十二.充分發(fā)揮各種增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