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與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年富力強的神父一心向往羅馬教廷的權力,但他卻愛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兒、美艷絕倫的少女梅吉,內心處于權力與愛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從而引發(fā)出一連串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兩位主人公為中心,展開了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員各自的人生悲歡離合;尤其是小說的時間跨度恰好橫越了二次大戰(zhàn),因而兩代人之間截然不同的人生觀所產生的沖突,更是引人注目。 梅吉一家住在新西蘭,她父親替人家剪羊毛為生,可這一年父親失業(yè)了,正在一家人發(fā)愁的時候,他們接到姑母從澳大利亞寄來的信。原來,姑母年事已高,準備讓他們去繼承遺產。在經過一番顛簸之后,梅吉一家踏上澳洲大陸,來到德羅海達。剛一露面,梅吉就引起了拉爾夫神父的注意,他對這個女孩十分憐愛。拉爾夫神父是愛爾蘭人,被天主教會派到德羅海達擔任教士,他是個高大俊美的男人,優(yōu)雅和藹、雄心勃勃,他很想在教會中升到的職位,但由于沒有背景,直到30多歲還是個普通教士。因為梅吉的姑母是德羅海達最富有的孤孀,他不得不經常與之周旋,其實心里十分厭惡她。梅吉的姑母看到拉爾夫對待小梅吉的特殊態(tài)度,十分記恨,決定尋機報復。梅吉一家在德羅海達定居下來,他們很快適應并喜愛上了這里的新生活。他們與拉爾夫神父結下了親密的友誼,隨著梅吉年復一年地長大,她和拉爾夫的感情也逐漸加深,拉爾夫不但是可以信賴的師長,而且也成為可以傾訴的朋友,這一切都被梅吉的姑母:那個富有而乖戾的老太婆看在眼里,恨在心上。機會終于來了,在梅吉17歲時,梅吉的姑母終死去。她在臨死前交給拉爾夫神父一封信,讓他發(fā)誓在她被埋葬后拆開,拉爾夫答應了。然而,當他拆開信封時,他驚呆了。原來,梅吉的姑母遠比人們想像的富有得多,她在信中宣稱,她的全部財產達1300萬英鎊,她本來立有遺囑,準備將財產留給梅吉一家。但現在她改變了主意,她把它們獻給天主教會,并聲稱這是由于拉爾夫神父出色工作的緣故,這筆財產將永遠由拉爾夫管理支配,梅吉一家可以住在德羅海達,但工資由拉爾夫決定給予。拉爾夫看后心中十分矛盾:如果他將這不為人所知的新遺囑投入火中,梅吉一家就可以繼承全部遺產,但是他就將喪失這個巨大的機會,永遠沒有晉升的希望;如果他公布這個新遺囑,他必將受到教會的重視并獲得晉升,但梅吉和她一家的權利就會被剝奪。猶豫再三,最后還是向自己的野心投降了,他公布了遺囑,也離開了德里海達,離開了梅吉。梅吉一家搬入了姑母原來居住的大宅子,重新按自己的愛好做了裝修,從此以后,他們將作為德羅海達牧場的代管人長久居住在這里了。拉爾夫給他們寄來足夠多的錢以使他們能夠維持不錯的生活,梅吉的母親也一改以往郁悶的心情變得快樂起來。但當她從報紙上看到她最疼愛的長子弗蘭克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時,這快樂也轉瞬即逝了。梅吉的爸爸帕迪在一次野外轉移羊群時遇到大風暴,閃電引起的大火,迅速地吞噬著早已久旱的草原,也吞噬了梅吉的爸爸和羊群。這時,她的一個哥哥也被野豬的獠牙刺死。正在全家哀痛欲絕時,拉爾夫神父趕回來,埋藏了死者之后又匆匆離去。他告訴梅吉雖然自己非常愛她,但他永遠也不可能和她結為夫妻。不久,他升任主教?!∶芳倚鹿土艘粋€叫盧克的剪毛工,盧克的相貌竟酷似拉爾夫神父,這使她心煩意亂,在盧克的追求下梅吉終于嫁給了他,離開了德羅海達。盧克并不愛梅吉,只因為梅吉很有錢,他計劃用梅吉的錢,加上自己苦干得來的錢買一個牧場。所以婚后不久,他就帶著梅吉到昆土蘭去割甘蔗,而讓梅吉到一家去做家務,并把梅吉所有的錢都存到銀行。盧克為了掙錢,不與梅吉見面,甚至在她生第一個孩子時候,他也拒絕回來看梅吉。而此時拉爾夫卻來到梅吉身邊,他對梅吉的感情始終不渝,這剪不斷的情感時時讓他感到痛苦,他終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帶著梅吉來到一個孤島,一起渡過了他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為了到羅馬去擔任更重要的職務,拉爾夫離開梅吉,而梅吉已經懷上了他的孩子。梅吉因此決定離開盧克,重新回到德羅海達,與母親住在一起。她生下拉爾夫的孩子,取名戴恩。梅吉的母親一眼就看出戴恩是拉爾夫的孩子,她很能理解女兒的做法,并且她自己當年也愛過一個人,還與他生下了大兒子弗蘭克。事情發(fā)生后,她被高貴的家族驅逐出去,才嫁給梅吉的父親帕迪。梅吉和母親、女兒、兒子在德羅海達生活得很好,女兒朱絲婷和兒子戴恩也已長大,由于朱絲婷我行我素,加之又是盧克的孩子,又所以梅吉不怎么喜歡她,而是把全部的情感都寄托在兒子戴恩身上,從戴恩身上她看到了拉爾夫的身影。這時二戰(zhàn)暴發(fā)了,拉爾夫也已晉升為紅衣主教,他在戰(zhàn)爭中運用宗教影響保全了羅馬,受到了人們的贊譽。但在他的內心深處,梅吉一只是她始終的牽掛。梅吉的女兒長大后當了演員,活躍于澳大利亞和英國成為話劇舞臺,最后嫁給了德國的一位內閣大臣。而戴恩卻提出要當教士,這對梅吉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思慮再三,她把戴恩送到羅馬的神學院,讓拉爾夫照顧他。拉爾夫和戴恩相處融洽,梅吉沉浸于父子二人的親情當中。但好景不長,在一次游泳中,戴恩因心臟病突然發(fā)作,溺死在海里。這一切使梅吉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誰都不怨恨,我不能有片刻的追悔?!?這部小說情節(jié)曲折生動,結構嚴密精巧,文筆清新婉麗。在描寫荒蠻廣漠的澳大利業(yè)風光時,頗有蒼涼悲壯之美,而作為一位女作家。對女人愛情心態(tài)的探索,又十分細膩感人,故本書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這部書于1977年在美國出版,它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