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臣等謹案:《御制日知薈說》四卷,乾隆元年,皇上取舊制各體文,刪擇精要,得二百六十則,厘為四卷。第一卷論帝王治化之要,第二卷論天人性命之旨,第三卷論禮樂法度之用,第四卷論古今得失之跡??既郧暗弁跤栒],多散見諸子百家中,真膺相參,不盡可據?!稘h書》所載黃帝以下諸目,班固已注為依托,亦不足憑。惟所載高帝八篇、文帝十二篇為帝王御制,著錄儒家之始,今其書不傳。然高帝當戰(zhàn)伐之余,政兼霸術。文帝崇清凈之學,源出道家,其詞未必盡醇。久而散佚,或以是歟?梁元帝《金樓子》體儕說部,抑又次焉。夫詞人所著作,盛陳華藻而已,帝王之學,則必歸于傳心之要義;儒生所論說,高談性命而已。帝王之學,則必徵諸經世之實功。故必以圣人之德,居天子之位,而后吐詞為經,足以垂萬世之訓也!我皇上亶聰首出,念典彌勤,抽繹舊聞,發(fā)揮新得,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者,具備于斯。迄今太和翔洽,久道化成,無逸作所之心,與天行同其不息,而百度修明,八纮砥屬,天聲赫濯,尤簡冊之所未聞。豈非內圣外王之道,文經武緯之原,一一早握其樞要歟?臣等校錄鴻編,循環(huán)跪讀,欽圣學之高深,益知圣功之有自也。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傋牍俪技o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今譯臣謹案:《御制日知薈說》四卷,乾隆元年,皇上取舊制各體文,刪擇精要,得二百六十則,整理為四卷。第一卷論帝王治理國家,教化人民的策略,第二卷論天人性命之旨,第三卷論禮樂法度的實用,第四卷論古今得失的情況??疾橄纳讨苋郧暗弁醯慕虒Ш透嬲],多散見于諸子百家的書中,真?zhèn)蜗鄥?,不可全作依據?!稘h書》所記黃帝以下諸目,班固已注為依托,也不足以為憑。只有記載高帝八篇,文帝十二篇為帝王御制,是著錄儒家經典的開始??墒沁@些書都失傳了。高帝當戰(zhàn)伐之余,政兼霸術。文帝崇尚清凈之學,源出道家,所撰詞語未必盡是精純不雜的,且久已散失殆盡,或許是這個原因吧?梁元帝《金樓子》體式類同說部,又次之。綜觀詞人寫作,只是堆砌華麗詞藻罷了。只有帝王之學,一定歸于闡述心的要義;儒家學者所論說,只不過高談性命之學罷了。帝王之學,乃徵之于經世的實功。所以一定出以圣人之德,倚居天子之位,而后吐詞為經典,其訓誡足足能夠流傳千秋萬世。我皇上聰慧絕倫,學習經典,更加勤奮,他整理了舊聞,又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至今陰陽和合,元氣旺盛,國家上下融洽,《無逸》作所之心與天的運行相伴而行,自強不息。各項制度,整飭清明,八極都來歸屬,國家聲威大震,這些更是歷代史冊所沒有記載過的。難道不是內圣外王之道,文經武緯的本原,一一早早地掌握其樞要了嗎?臣等校錄鴻編巨制,再三跪讀,欽佩圣學的高深,更知浩大的圣功是有根源的。乾隆四十一年(1776)五月恭校上??傋牍俪迹杭o昀、陸錫熊、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