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斷:戴高樂與中國20世紀中葉以來,戴高樂是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占據(jù)一定位置的少數(shù)幾個西方領袖人物之一。戴高樂1940年踏上抗德救國征程時,中國人民已經在抗日救亡的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多年。毛澤東和戴高樂階級立場迥異,而反抗法西斯、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斗爭方向卻是一致的。1940年6月20日,上?!冻繄蟆芬浴按鞲邩穼④娫谟鴽Q心將抗戰(zhàn)進行到底”為題報導說,雷諾政府原國防部次長戴高樂將軍,在倫敦電臺發(fā)出號召繼續(xù)進行戰(zhàn)爭,并摘要報導了“六·一八”號召的部分內容。這是戴高樂的名字第一次見諸中國報端。1943年6月,戴高樂到阿爾及爾同吉羅握手,共同組成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6月21日,重慶《新華日報》以“法蘭西的曙光”為題,報導了戴高樂與吉羅合作抵抗法西斯的消息。8月1日,中國中央政府宣布斷絕同維希政府的外交關系,并于8月27日承認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當時的《中央日報》、《新華日報》都報導了這個消息。1944年8月巴黎解放,蔣介石以中國總統(tǒng)的身份致電戴高樂以示祝賀。8月29日,《中央日報》和《解放日報》以“蔣介石總統(tǒng)致電戴高樂將軍祝賀巴黎解放”為題作了報導。可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與法國人民是息息相通的。作為兩國的民族英雄,作為兩國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實際領導人,毛澤東同戴高樂之間肯定會有許多共同的感慨。法國解放后,中國又發(fā)生了內戰(zhàn),在野的戴高樂比較關注中國的形勢。1948年9月4日,他與蓬皮杜縱論天下大勢,認為法國歷經大風大浪而“成功地生存下來,這的確有點像中國”。此言不謬。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引退”的消息傳開,戴高樂認為,“這是美國人的錯誤”,是“杜魯門這個可憐的老牌資產階級政客、膽小鬼”“出賣”了蔣介石。戴高樂的說法跟許多資產階級政客是一樣的。5月1日,他又談到這個問題。他說:“看看美國對中國的態(tài)度吧。美國指望的不是國民黨分子的突然進攻。他們指望毛澤東被腐蝕掉。毛澤東在前進中會遇到種種腐敗現(xiàn)象。他可能會被戰(zhàn)勝?!钡聦嵑芸旖逃柫怂?。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海南島。4月25日,他說,“3000共產黨人趕跑了15萬國民黨人,真不可思議!”戴高樂對所有共產黨執(zhí)政的國家都抱有偏見,稱之為“極權主義統(tǒng)治下的共產主義國家”,“恢復了奴隸制”,“窒息人的精神”。但他是注重實際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贊成以國家利益為準繩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1957年5月,法國前總理埃德加·富爾夫婦應中國外交學會的邀請訪華,周恩來總理熱情會見了他們。富爾回國后,寫了一本書《龜與蛇》,書名取自毛澤東1956年6月的《水調歌頭·游泳》一詞。書中,富爾根據(jù)自己的親身感受,提出了在兩國之間建立一種“外交聯(lián)系”的想法。富爾將書寄給了戴高樂。戴高樂看后,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益的看法”,因為,“中國正在變成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并讓它了解我們,我們應當承認它。這樣可以防止中國誤入歧途,我們要從老虎變成朋友?!贝鞲邩分匦聢?zhí)政后,同外交部長顧夫·德姆維爾多次談到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可能性。1960年,戴高樂專門請富爾前往愛麗舍宮,給他講中國問題。1961年5月至1962年7月,中法兩國外長在解決老撾問題的日內瓦會議期間,進行了多次會晤,顧夫·德姆維爾外長和陳毅外長都表示了準備建交的愿望。到1963年初,戴高樂已作出了同中國建交的原則性決定。7月29日,他同記者談到中蘇分歧時,對中國仍舊成見很深。他說:“中華帝國——它有7億人口,是一個不可摧毀的、野心勃勃的、什么都缺乏的帝國?!彼J為,中蘇分歧是黃種人與白種人之間,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之間必然發(fā)生的沖突。但為利益所使,戴高樂加緊了中法建交的步伐。1963年10月21日,戴高樂以個人名義派埃德加·富爾為特使訪問中國,并讓他將一封信轉交給中國領導人。富爾在中國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周思來總理的熱情接待。11月2日,周恩來總理和富爾簽署了“備忘錄”。富爾在歸國途中落腳新德里,先將會談情況及“備忘錄”報告了戴高樂。中法建交的關鍵問題,是戴高樂必須克服美國的壓力,只承認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斷絕同蔣介石臺灣當局的“官方政治關系”。這在磋商和接觸過程中已經解決,戴高樂的態(tài)度也很明確。在中法之間頻繁來往、接觸的過程中,臺灣當局和美國都加緊活動,企圖阻撓中法建交。1963年11月、12月,美國駐法大使波倫,美國國務卿迪安·臘斯克,在會見戴高樂時都表示對中法接近表示不安,詢問是否打算建交,何時建交。12月24日,蔣介石給戴高樂寫信,詢問法國是否打算改變現(xiàn)有關系的形式。1964年1月7日,法國外交部政治司司長夏爾·呂塞約見美國大使波倫,通報中法即將建交的決定。緊接著法國駐美大使埃爾韋·阿爾方也向美國國務院通報了這一決定。1月14日,戴高樂復信蔣介石,對這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盟友表示敬意和友誼,但明確通知:“的確,用不了多久我的政府將同建立在北京的政府締結外交關系。……法國再也不能長期無視一個已經存在的事實?!?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政府發(fā)表了中法建交聯(lián)合公報,宣布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從此,中法關系史翻開了新的一頁。1月31日,戴高樂在記者招待會上談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深奧的文明,談到了近代以來中國曾遭受西方國家多次凌辱和瓜分。他再次向蔣介石表示敬意,并承認新中國進行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成就”和“成果”。不過,在他看來,這些成就和成果的取得,代價太大了。“所以能取得這些成果,一部分是由于極權機構的行動,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個自豪民族的熱情所取得的”。他明確表示,兩國互派大使,“在我們這方面,這個決定絲毫不意味著對于現(xiàn)在統(tǒng)治中國的政治制度表示任何贊同”,“法國只不過是如實地承認世界”。2月初,周恩來總理在答記者問時公開贊揚:“戴高樂將軍領導下的法國政府,采取了與某些西方國家不同的態(tài)度,決定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這就樹立了一個勇于面對現(xiàn)實、勇于獨立自主的榜樣?!?964年中法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是戰(zhàn)后國際關系史上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中法兩國各自對外關系的一個突破,為全世界所矚目。其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一決定給美國封鎖、孤立中國的政策和美國在西歐的盟主地位以沉重打擊,符合中法兩國人民的長遠利益,并為戰(zhàn)后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的和平共處提供了范例。顧夫·德姆維爾在1984年紀念兩國建交20周年時撰文指出:“1964年的決定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西方世界,首先是美國同北京的關系。這就是法國的主動行動產生的效果?!碑斎?,戴高樂作出這一重大決定,并不意味著他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作為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家,戴高樂對中國有著中國人民不能同意的評價和看法。但是,戴高樂的明智之處在于,他講求實際,他從不同中看到了“同”,求同存異,中法兩國以及世界均會受益。戴高樂二次下野后,中國打算邀請他訪華,他也很想來華訪問,但未能成行。1970年3月24日,戴高樂收到法國駐華大使艾蒂安·馬納克寫于3月2日的信。馬納克是自由法國老戰(zhàn)士,與戴高樂私交極深,曾長期擔任法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這次來信,他談到中國領導人對戴高樂的敬意。他相信,如果戴高樂訪問中國,會見毛澤東,這對法國、對歷史,都是一件大事,會使法國處在未來局勢的中心,歷數(shù)十年而不衰。馬納克甚至說:“有了這樣一件大事,當代歷史就完整了?!?月25日,馬納克在北京收到戴高樂4月10日的信,表示“已經把這件事記錄在案了”。7月30日,馬納克又給戴高樂寫信,通報了中國領導人對戴高樂的崇敬之情。8月1日,馬納克在巴黎同黃鎮(zhèn)大使商談顧夫·德姆維爾訪問中國的準備工作,并談到戴高樂訪華的計劃。9月9日,戴高樂的外甥女瑪麗一泰雷絲·德科爾比到科龍貝辭行,她將赴法國駐華使館任參贊。戴高樂對外甥女談到馬納克對他的建議,“到中國去,對我來說是一個美夢!”他詢問哪個季節(jié)去中國最好,他需要接到正式邀請,他要同毛澤東主席交談。他認為毛澤東具有威望,才使中國取得了成就。中國政府在發(fā)出正式邀請前,希望得到戴高樂肯定接受邀請的答復。10月20日,英國作家韓素音女士受周恩來總理之托,前往巴黎設法向戴高樂轉達這個信息??墒?,時間不允許了,戴高樂中國之行的“美夢”隨他長逝了。1984年,在為慶祝中法建交20周年向法國人民發(fā)表的廣播電視講話中,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指出:“法國是西方大國中第一個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20年前,戴高樂將軍代表貴國人民作出這個重大外交決策時所表現(xiàn)的勇氣和遠見卓識,中國人民至今深為敬佩?!?990年7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會見法國前總理雷蒙·巴爾時重申了這一高度評價。1993年在上海舉行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國際討論會,戴高樂時期的財政部長、后來的法國總統(tǒng)吉斯卡爾·德斯坦說:“現(xiàn)在的社會變化很快,許多國家元首都被人忘記了,只有少數(shù)人還被記者,在法國比如戴高樂將軍,人們知道他,尊敬他。在中國,對毛澤東也是一樣?!笔堑?,真正對國家、對人民、對人類文明做出過杰出貢獻的歷史人物,人民是不會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