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門:為什么介紹Web可用性
1. 1 藝術與工程的比較
1. 2 提倡實際行動
1. 3 本書不介紹的內容
1. 4 不能正確設計站點的原因
第2章 網頁設計
2. 1 屏幕的實際價值
2. 2 跨平臺設計
2. 2. 1 用戶從哪里來
2. 2. 2 與分辨率無關的設計
2. 2. 3 使用非標準的內容
2. 2. 4 安裝的慣性
2. 2. 5 何時升級才安全
2. 3 內容與形式分離
2. 4 響應時間
2. 4. 1 可預測的響應時間
2. 4. 2 迅速下載和迅速連接
2. 4. 3 看到的第一個滿屏
2. 4. 4 利用HTTP存活期
2. 5 鏈接
2. 5. 1 鏈接描述
2. 5. 2 鏈接標題
2. 5. 3 鏈接標題的指導方針
2. 5. 4 為鏈接加上顏色
2. 5. 5 預期鏈接
2. 5. 6 出站鏈接
2. 5. 7 入站鏈接
2. 5. 8 鏈接到訂閱和注冊網頁
2. 5. 9 廣告鏈接
2. 6 樣式表
2. 6. 1 利用樣式表標準化設計
2. 6. 2 確保樣式表正常工作
2. 7 框架
2. 8 可信性
2. 9 打印
2. 10 結論
第3章 內容設計
3. 1 為Web編寫
3. 1. 1 保持正文簡短
3. 1. 2 編輯
3. 1. 3 可瀏覽性
3. 1. 4 清晰的語言
3. 1. 5 網頁的分塊
3. 2 網頁標題
3. 3 編寫標題行
3. 4 可讀性
3. 5 編制在線文檔
3. 6 多媒體
3. 7 響應時間
3. 8 圖像和相片
3. 9 動畫
3. 9. 1 顯示過渡的連續(xù)性
3. 9. 2 指出過渡的維度
3. 9. 3 指出隨時間的變化
3. 9. 4 多元顯示
3. 9. 5 增強圖形的表達
3. 9. 6 可視化三維結構
3. 9. 7 吸引注意力
3. 10 視頻
3. 11 音頻
3. 12 使用戶可禁用多媒體內容
3. 13 三維圖形
3. 13. 1 三維的拙劣使用
3. 13. 2 什么時候使用三維
3. 14 結論
第4章 站點設計
4. 1 主頁
4. 2 網頁的寬度
4. 3 消除刺眼的初始屏幕
4. 4 主頁與內部網頁
4. 5 隱喻
4. 6 導航
4. 6. 1 我在哪里
4. 6. 2 我去過哪里
4. 6. 3 我可以去哪里
4. 6. 4 站點結構
4. 6. 5 寬度與深度
4. 7 用戶控制導航
4. 7. 1 幫助用戶管理大量信息
4. 7. 2 減少導航的混亂對象
4. 8 子站點
4. 9 搜索能力
4. 9. 1 高級搜索
4. 9. 2 搜索結果網頁
4. 9. 3 網頁描述和關鍵詞
4. 9. 4 設計搜索目的地
4. 10 URL設計
4. 10. 1 檔案式 URL
4. 10. 2 URL做廣告
4. 10. 3 支持舊URL
4. 11 用戶貢獻的內容
4. 12 小程序導航
4. 13 結論
第5章 內部網設計
5. 1 區(qū)別內部網設計和Internet設計
5. 2 外部網設計
5. 3 通過員工生產率提高底線
5. 4 內部網的門戶:公司信息基礎設施
5. 4. 1 內部網維護
5. 4. 2 基本機構的三大基礎組件:目錄. 搜索和新聞
5. 5 內部網的設計標準
5. 5. 1 標準的原則
5. 5. 2 外包內部網設計
5. 6 管理員工的網站訪問
5. 6. 1 硬件標準
5. 6. 2 瀏覽器的默認設置
5. 6. 3 搜索引擎的默認設置
5. 7 內部網用戶測試
5. 8 結論
第6章 殘疾用戶的可訪問性
6. 1 Web可訪問性的第一步
6. 2 視覺殘疾
6. 3 聽覺殘疾
6. 4 失語殘疾
6. 5 行動殘疾
6. 6 認知障礙
6. 7 結論
第7章 國際應用:服務全球用戶
7. 1 國際化和地方化
7. 2 國際化設計
7. 3 國際審查
7. 4 翻譯站點和多語言站點
7. 4. 1 語言選擇
7. 4. 2 多語言搜索
7. 5 地域差別
7. 6 國際用戶測試
7. 6. 1 克服語言障礙
7. 6. 2 應該測試多少國家
7. 6. 3 答謝參與者
7. 7 測試方法
7. 7. 1 親自進行
7. 7. 2 遠程用戶測試
7. 7. 3 用于國際測試的可用性實驗室
7. 8 自測
7. 9 結論
第8章 預測Web未來:唯一恒定的是變化
8. 1 長期趨勢
8. 2 信息設備
8. 3 網絡瀏覽器的消逝
8. 4 緩慢增加的帶寬
8. 5 Web的比喻
8. 5. 1 電話
8. 5. 2 電視
8. 6 重建媒體空間:告別報紙
8. 7 結論
第9章 結論:Web設計的簡單性
9. 1 本壘打的站點
9. 2 怎樣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