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中譯本導言
序言
引論:真、善、美
本書性質和寫作目的:本書既不是耶酥生平,也不是基督
教史,甚至不是關于耶穌的神學學說史,而是對他在文化
史上之地位的一系列形象的描述
第一章 拉比——猶太教教師
耶穌是1世紀猶太教背景中的教師和先知 在涉及以色
列傳統方面,《新約》具有猶太民族性
第二章 歷史的轉折點
基督對人類歷史的意義。1世紀和2世紀的啟示論、先知
論和倫理學。耶酥生平對于傳記寫作和歷史編撰學的意
義
第三章 外邦人的光明
異教對基督的“預表”,尤其是蘇格拉底和維吉爾?;?br />
教傳教士和護教者帶給2世紀和3世紀希臘-羅馬世界的
信息
第四章 萬王之王
在2世紀和3世紀的羅馬帝國,該撒的主權與基督的主
權。作為基督徒的君士坦丁像該撒那樣取得勝利;“基督
教帝國”在4世紀興起。
第五章 宇宙性的基督
在3世紀和4世紀基督教化的柏拉圖哲學中,邏各斯即基
督是心智、理性和上帝之道,是宇宙的意義
第六章 人 子
按照在5世紀首先由奧古斯丁提出的基督教心理學和人
類學學說,道成肉身的上帝之子既顯現出人類生命的應
許,也揭示出惡的勢力
第七章 真實的形象
基督是拜占庭文化中新藝術和新建筑形式的靈感源泉
8世紀和9世紀的圣像畫的藝術涵義和形而上學涵義
第八章 被釘十字架的基督
文學和藝術中的十字架。在中世紀,被釘十字架的基督
是“上帝的力量和上帝的智慧”。10世紀和11世紀語言
中關于基督救恩事工的隱喻。
第九章 統治世界的修士
本篤會把“愛基督”定義為對世界的否定。隱修制征服世
界和教會。11世紀和12世紀的西方中世紀社會中的隱
修制度與政治
第十章 靈魂的新郎
基督神秘論中的基督教的和非基督教的來源。對《雅歌》
的寓意解釋:圣愛與俗愛 神秘語言與思想中的世俗與
神圣之關系問題。
第十一章 神性楷模和人的楷模
通過“第二基督”方濟各重新發(fā)現耶酥完整的人性。在13
世紀和14世紀方濟各化的耶穌形象啟發(fā)人要求社會和建
制教會徹底改革
第十二章 普遍的人
15世紀和16世紀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時期的耶酥形象
體現出基督福音的再生。伊拉斯謨和其他人文主義者的
“神圣語文學”和“基督哲學”。
第十三章 永恒的明鏡
宗教改革時期的基督形象?;皆谛碌乃渍Z論述中是真
的明鏡,在加爾文的基督教政治和宗教改革后的傳統中
是善的明鏡,在宗教改革的藝術中和在西班牙天主教改
革的文學中是美的明鏡
第十四章 和平之君
宗教改革與宗教戰(zhàn)爭。以耶穌的教導和榜樣來辯護的
“正義戰(zhàn)爭”。十字軍東征是以耶酥之名加以神圣化的
“圣戰(zhàn)”。以基督為和平之君的和平主義精神興起
第十五章 常識教師
18世紀啟蒙運動的學術和哲學尋求歷史的耶酥 努力超
越(或拋棄)教義中的基督,走向他所體現的倫理
第十六章 屬靈詩人
19世紀哲學中的唯心主義和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抗
議正統僵化和理性主義的平庸、描述“神圣靈魂游吟詩
人”(愛默生語)耶酥之美與崇高
第十七章 解放者
在整個19世紀和20世紀,從托爾斯泰到圣雄甘地、到馬
丁·路德·金,都采納耶酥對他那個時代的經濟和社會非
公義的先知性對抗態(tài)度,將其作為校正人類的社會關系
與私人關系之革命性變革的動力
第十八章 屬于整個世界的人
19世紀和20世紀耶酥的福音空前地流傳于亞洲和非洲。
耶穌與其他“道之師”之關系 耶穌是一位世界形象,已
經超逾基督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