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第一章 群體形成的社會文化背景
第一節(jié) 宗國的覆亡與士人命運的惡化
第二節(jié) 蒙元的高壓統(tǒng)治與文化禁網的疏闊
第三節(jié) 嚴辨夷夏與崇尚名節(jié)的風氣
第二章 互動的開展與群體網絡的形成
第一節(jié) 互動舉例述說
1.謝枋得
2.謝翱
3.林景熙
4.汪元量
第二節(jié) 多元復合群體網絡的形成
第三章 群體網絡的布局結構特征——從亞群體的地域分布說起
第一節(jié) 陣容龐大的故都臨安群
第二節(jié) 諸社聯(lián)袂的會稽、山陰群
第三節(jié) 臺州、慶元的聯(lián)合群
第四節(jié) 以方鳳等為首的浦陽群
第五節(jié) 以桐廬為中心的嚴州群
第六節(jié) 以廬陵為中心的江西群
第七節(jié) 以建陽、崇安為中心的福建群
第八節(jié) 以趙必豫為首的東莞群
第九節(jié) 綜論
第四章 群體成員的類型及其動態(tài)變化
第一節(jié) 成員的類型劃分
1.孤臣義士型
2.高蹈肥遁型
3.隱于學官型
第二節(jié) 成員類型的動態(tài)變化
第五章 群體失落心態(tài)的諸多表現(xiàn)
第一節(jié) 春惹恨長
第二節(jié) 借酒解郁
第三節(jié) 孤介疏狂
第四節(jié) 求禪問道
第六章 詩歌的主題取向
第一節(jié) 悲戀與反思
第二節(jié) 憤慨與控訴
第三節(jié) 節(jié)士的崇拜
第四節(jié) 隱逸的旋律
第七章 “宗唐得古”的風尚與詩歌的精神風貌
第一節(jié) “宗唐得古”的新內涵
第二節(jié) 追摹先秦漢魏與詠陶和陶
第三節(jié) 杜甫“詩史”精神的大力弘揚
1.普遍的“以詩存史”觀念
2.汪元量的“走筆成詩聊紀實
3.舒岳祥的“少陵詩史在眼前
第四節(jié) 詩歌的興托與取景、選詞特征
1.興托之崇尚
2.物景之選取
3.詞語之選用
第八章 南宋遺民詩人創(chuàng)作實踐的歷史意義
附錄一月泉吟社考論
附錄二呂祖謙朱熹共講月泉說質疑
附錄三月泉吟社的歷史地位——在浦江“月泉講壇”的講演
附錄四南宋遺民詩人群體活動年表
附錄五征引及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