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藍牙規(guī)范
第一章 藍牙概述
1. 1 藍牙組織結構
1. 1. 1 藍牙產生的背景
1. 1. 2 藍牙SIG
1. 2 藍牙技術特點
1. 2. 1 藍牙結構
1. 2. 2 藍牙低層模塊
1. 2. 3 軟件模塊
1. 2. 4 藍牙應用模型
1. 3 藍牙市場前景
1. 4 藍牙SIG與其他國際組織的關系
1. 4. 1 IEEE 802. 15
1. 4. 2 IETF
第二章 藍牙無線部分規(guī)范
2. 1 頻段和信道安排
2. 2 發(fā)射器特性
2. 2. 1 調制特點
2. 2. 2 雜散輻射
2. 3 接收器特性
2. 3. 1 真實靈敏度
2. 3. 2 干擾性能
2. 3. 3 帶外截止
2. 3. 4 交調特性
2. 3. 5 最大可用電平
2. 3. 6 雜散輻射
2. 3. 7 接收信號強度指示
2. 3. 8 參考信號定義
第三章 藍牙基帶規(guī)范
3. 1 物理信道. 鏈路和分組
3. 1. 1 物理信道
3. 1. 2 物理鏈路
3. 1. 3 分組
3. 1. 4 糾錯
3. 1. 5 邏輯信道
3. 1. 6 數據白化
3. 1. 7 發(fā)送和接收例程
3. 1. 8 發(fā)送接收定時
3. 2 信道控制和網絡控制
3. 2. 1 概述
3. 2. 2 主從定義
3. 2. 3 藍牙時鐘
3. 2. 4 狀態(tài)概述
3. 2. 5 STANDBY狀態(tài)
3. 2. 6 接入過程
3. 2. 7 查詢過程
3. 2. 8 連接狀態(tài)
3. 2. 9 散射網
3. 2. 10 功率管理
3. 2. 11 鏈路監(jiān)控
3. 3 藍牙語音規(guī)范
3. 3. 1 對數PCM編解碼
3. 3. 2 CVSD編解碼
3. 3. 3 錯誤處理
3. 4 跳頻選擇和藍牙地址
3. 4. 1 跳頻選擇
3. 4. 2 藍牙地址
3. 5 藍牙安全
3. 5. 1 隨機數生成
3. 5. 2 密鑰管理
3. 5. 3 加密過程
3. 5. 4 鑒權
第四章 鏈路管理器協(xié)議
4. 1 LMP概述
4. 1. 1 LMP在協(xié)議中的位置
4. 1. 2 LMP的格式
4. 2 過程規(guī)則和PDU
4. 2. 1 通用響應消息
4. 2. 2 鑒權
4. 2. 3 PAIRING
4. 2. 4 改變鏈路密鑰
4. 2. 5 改變當前鏈路密鑰
4. 2. 6 加密
4. 2. 7 時鐘偏移請求
4. 2. 8 時隙偏移信息
4. 2. 9 定時準確度信息請求
4. 2. 10 LMP版本
4. 2. 11 所支持的特征
4. 2. 12 主從角色切換
4. 2. 13 設備名稱請求
4. 2. 14 斷開連接
4. 2. 15 Hold模式
4. 2. 16 Sniff模式
4. 2. 17 Park模式
4. 2. 18 功率控制
4. 2. 19 質量激勵下信道在DH和DM間的轉換
4. 2. 20 服務質量(QoS)
4. 2. 21 SCO鏈路
4. 2. 22 多時隙分組的控制
4. 2. 23 尋呼方案
4. 2. 24 鏈路監(jiān)視
4. 3 建立連接
4. 4 LMP PDU總結和參數列表
4. 4. 1 LMP PDU總表
4. 4. 2 LMP PDU參數
4. 5 測試模式和錯誤處理
4. 5. 1 測試模式的激活和關閉
4. 5. 2 測試模式的控制
4. 5. 3 用于測試模式的PDU總結
4. 5. 4 錯誤處理
第五章 邏輯鏈路控制和適配協(xié)議規(guī)范
5. 1 L2CAP概述
5. 2 常規(guī)操作
5. 2. 1 信道標識符
5. 2. 2 設備之間的操作
5. 2. 3 層間操作
5. 2. 4 分割與重組
5. 7. 14 PING
5. 7. 15 索取信息
5. 7. 16 關閉無連接業(yè)務
5. 7. 17 使能無連接業(yè)務
第六章 服務發(fā)現協(xié)議
6. 1 SDP概述
6. 1. 1 SDP客戶/服務器交互
6. 1. 2 服務記錄
6. 1. 3 服務屬性
6. 1. 4 屬性ID
6. 1. 5 屬性值
6. 1. 6 服務類
6. 1. 7 搜索業(yè)務
6. 1. 8 瀏覽服務
6. 2 數據表示
6. 2. 1 數據元素
6. 2. 2 數據元素的類型描述符
6. 2. 3 數據元素大小描述符
6. 3 協(xié)議描述
6. 3. 1 協(xié)議數據單元格式
6. 3. 2 部分響應和繼續(xù)狀態(tài)
6. 3. 3 錯誤處理
6. 3. 4 服務搜索交易
6. 3. 5 服務屬性交易
6. 3. 6 服務搜索屬性交易
6. 4 服務屬性定義
6. 4. 1 通用屬性定義
6. 4. 2 服務發(fā)現服務器的服務類屬性定義
6. 4. 3 瀏覽組描述符服務類屬性定義
第七章 適配協(xié)議
7. 1 RFCOMM協(xié)議
7. 1. 1 RFCOMM協(xié)議概述
7. 1. 2 服務接口描述
7. 1. 3 RFCOMM對TS. 07. 10的支持與修改
7. 1. 4 流控制
7. 2 電話控制協(xié)議
7. 2. 1 電話控制協(xié)議概述
7. 2. 2 呼叫控制(CC)
7. 2. 3 組管理(GM)
7. 2. 4 無連接TCS(CL)
7. 2. 5 補充服務(SS)
7. 2. 6 消息格式
7. 2. 7 消息編碼
7. 2. 8 協(xié)議參數
7. 3 IrDA互操作
7. 3. 1 OBEX簡介
7. 3. 2 OBEX對象及協(xié)議
7. 3. 3 OBEX OVER RFCOMM
7. 3. 4 OBEX OVER TCP/IP
第八章 主機控制器接口功能規(guī)范
8. 1 HCI概述
8. 1. 1 藍牙軟件棧的低層
8. 1. 2 可能的物理總線結構
8. 1. 3 HCI流控制
8. 2 HCI命令和事件
8. 2. 1 HCI命令概述
8. 2. 2 HCI專用信息的交換
8. 2. 3 鏈路控制命令
8. 2. 4 鏈路策略命令
8. 2. 5 主機控制器和基帶命令
8. 2. 6 信息參數
8. 2. 7 狀態(tài)參數
8. 2. 8 測試命令
8. 2. 9 事件
8. 2. 10 錯誤代碼列表
8. 3 HCI USB傳輸層
8. 3. 1 概述
8. 3. 2 USB端點要求
8. 3. 3 分類碼
8. 4 HCI RS—232傳輸層
8. 4. 1 概述
8. 4. 2 協(xié)商協(xié)議
8. 4. 3 分組傳輸協(xié)議
8. 4. 4 同步方式
8. 5 HCI UART
8. 5. 1 概述
8. 5. 2 協(xié)議
8. 5. 3 RS—232設置
8. 5. 4 錯誤恢復
第二篇 藍牙剖面結構
第九章 藍牙設備互操作性及剖面概述
9. 1 藍牙設備互操作性及剖面涵義
9. 1. 1 設備互操作性
9. 1. 2 藍牙剖面涵義
9. 2 藍牙剖面構成
9. 2. 1 藍牙剖面及其相互關系
9. 2. 2 藍牙通用剖面
9. 2. 3 藍牙應用剖面
第十章 藍牙通用剖面
10. 1 普通接入剖面
10. 1. 1 簡介
10. 1. 2 剖面概述
10. 1. 3 用戶接口剖面
10. 1. 4 模式
10. 1. 5 安全性方面
10. 1. 6 空閑模式程序
10. 1. 7 創(chuàng)建程序
10. 2 服務發(fā)現應用剖面
10. 2. 1 簡介
10. 2. 2 剖面概述
10. 2. 3 用戶接口方面
10. 2. 4 應用層
10. 2. 5 服務發(fā)現
10. 2. 6 L2CAP
10. 2. 7 鏈路管理
10. 2. 8 鏈路控制
10. 2. 9 定義
10. 3 串行端口剖面
10. 3. 1 簡介
10. 3. 2 剖面概述
10. 3. 3 應用層
10. 3. 4 RFCOMM互操作性要求
10. 3. 5 L2CAP互操作性要求
10. 3. 6 SDP互操作性要求
10. 3. 7 鏈路管理互操作性要求
10. 3. 8 鏈路控制互操作性要求
10. 4 普通對象交換剖面
10. 4. 1 簡介
10. 4. 2 剖面概述
10. 4. 3 應用層
10. 4. 4 OBEX互操作性要求
10. 4. 5 串行端口剖面互操作性要求
10. 4. 6 普通接入剖面互操作性要求
第十一章 藍牙應用剖面
11. 1 無繩電話剖面
11. 1. 1 簡介
11. 1. 2 剖面概述
11. 1. 3 應用層
11. 1. 4 TCS—BIN程序
11. 1. 5 業(yè)務發(fā)現程序
11. 1. 6 L2CAP程序
11. 1. 7 LMP程序概述
11. 1. 8 鏈路控制特征
11. 1. 9 普通接入剖面互操作性要求
11. 2 內部通信剖面
11. 2. 1 剖面概述
11. 2. 2 應用層
11. 2. 3 TCS二進制
11. 2. 4 SDP互操作性要求
11. 2. 5 L2CAP互操作性要求
11. 2. 6 鏈路管理的互操作性要求
11. 2. 7 鏈路控制的互操作性要求
11. 2. 8 普通接入剖面
11. 3 撥號網絡剖面
11. 3. 1 簡介
11. 3. 2 剖面概述
11. 3. 3 應用層
11. 3. 4 撥號和控制互操作性要求
11. 3. 5 串行端口剖面互操作性要求
11. 3. 6 普通接入剖面
11. 4 傳真剖面
11. 4. 1 簡介
11. 4. 2 剖面概述
11. 4. 3 應用層
11. 4. 4 撥號和控制互操作性要求
11. 4. 5 串行端口剖面
11. 4. 6 普通接入剖面互操作性要求
11. 5 耳機剖面
11. 5. 1 簡介
11. 5. 2 剖面概述
11. 5. 3 應用層
11. 5. 4 耳機控制互操作性要求
11. 5. 5 串行端口剖面互操作性要求
11. 5. 6 普通接入剖面互操作性要求
11. 6 對象Push剖面
11. 6. 1 簡介
11. 6. 2 剖面概述
11. 6. 3 用戶接口方面
11. 6. 4 應用層
11. 6. 5 OBEX
11. 6. 6 業(yè)務發(fā)現
11. 7 文件傳輸剖面
11. 7. 1 簡介
11. 7. 2 剖面概述
11. 7. 3 用戶接口方面
11. 7. 4 應用層
11. 7. 5 OBEX
11. 7. 6 業(yè)務發(fā)現
11. 8 同步剖面
11. 8. 1 簡介
11. 8. 2 剖面概述
11. 8. 3 用戶接口方面
11. 8. 4 應用層
11. 8. 5 IrMC同步要求
11. 8. 6 OBEX
11. 8. 7 業(yè)務發(fā)現
11. 9 局域網接入剖面
11. 9. 1 簡介
11. 9. 2 剖面概述
11. 9. 3 用戶接口方面
11. 9. 4 應用層
11. 9. 5 PPP
11. 9. 6 RFCOMM
11. 9. 7 業(yè)務發(fā)現
11. 9. 8 L2CAP
11. 9. 9 鏈路管理
11. 9. 10 鏈路控制
11. 9. 11 管理實體程序
第三篇 藍牙實現
第十二章 藍牙開發(fā)
12. 1 藍牙開發(fā)概述
12. 1. 1 藍牙開發(fā)的意義
12. 1. 2 開發(fā)前的準備工作
12. 1. 3 藍牙軟件與硬件的獨立實現
12. 2 藍牙硬件模塊開發(fā)
12. 2. 1 硬件模塊設計的目標和挑戰(zhàn)
12. 2. 2 硬件模塊的構成
12. 3 高層協(xié)議棧開發(fā)
12. 3. 1 高層協(xié)議棧的設計要求
12. 3. 2 主要的模塊
12. 3. 3 模塊及其應用程序接口
12. 4 藍牙剖面開發(fā)
12. 4. 1 普通接入剖面
12. 4. 2 串行口剖面
12. 4. 3 服務發(fā)現應用剖面
12. 4. 4 OBEX及其接口
第十三章 藍牙認證與測試
13. 1 藍牙的認證過程
13. 2 藍牙收發(fā)器和基帶規(guī)范測試
13. 2. 1 一般描述
13. 2. 2 測試環(huán)境
13. 2. 3 LMP消息概覽
13. 3 藍牙的測試控制接口
13. 3. 1 概述
13. 3. 2 一般描述
13. 3. 3 測試配置
13. 3. 4 TCI—L2CAP規(guī)范
13. 4 測試系統(tǒng)的確認
13. 4. 1 確認的基本過程
13. 4. 2 RF測試系統(tǒng)的確認
第十四章 藍牙產品介紹
14. 1 單芯片藍牙控制器
14. 1. 1 AT76C551
14. 1. 2 Transilica的TR0700單芯片系統(tǒng)
14. 2 藍牙協(xié)議棧產品
14. 2. 1 東芝藍牙協(xié)議棧
14. 2. 2 BlueStack
14. 2. 3 BTSWS藍牙協(xié)議棧
14. 2. 4 T—BTS協(xié)議棧
14. 3 開發(fā)系統(tǒng)產品
14. 3. 1 BTW—DK
14. 3. 2 XTNDCConnect Blue SDK簡介
14. 3. 3 BByK
14. 3. 4 WDS
14. 4 協(xié)議分析儀產品
14. 4. 1 BPA100
14. 4. 2 Merlin藍牙協(xié)議分析儀
14. 4. 3 WaveCatcher藍牙協(xié)議分析儀
14. 4. 4 藍牙協(xié)議分析儀性能比較
藍牙規(guī)范縮略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