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分 NOS不是指一氧化氮
第一章 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性質和運行條件
1. 1 認識系統(tǒng)集成
1. 2 進行網絡混合
1. 3 系統(tǒng)集成的簡單解決方案
1. 4 操作系統(tǒng)簡介
1. 4. 1 Windows:一個龐大的家族
1. 4. 2 Unix/Linux:更少的GUI界面. 更多的內容
1. 4. 3 NetWare:始終占有一席之地
1. 5 硬件要求
1. 5. 1 NetWare 4或 NetWare 5
1. 5. 2 UniX( Solaris 8)
1. 5. 3 Linux
1. 5. 4 Windows95
l. 5. 5 Windows98
1. 5. 6 Windows NT
1. 5. 7 Windows2000
第二章 選擇操作系統(tǒng)
2. 1 網絡化. 多用戶和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
2. 1. 1 網絡化
2. l. 2 多用戶
2. 1. 3 多任務
2. 1. 4 操作系統(tǒng)
2. 2 什么是操作系統(tǒng)
2. 3 Windows世界:Windows 2000. NT 4. 0和 98的比較
2. 3. 1 Windows 2000
2. 3. 2 Windows 2000專業(yè)版和服務器版的比較
2. 3. 3 Windows NT4. 0
2. 3. 4 Windows 95或 98
2. 4 NetWare
2. 5 Unix/Linux
2. 6 Unix的優(yōu)點
2. 7 Linux
2. 7. 1 自由軟件的確切含義
2. 7. 2 免費和開放代碼
2. 8 評估清單
2. 8. 1 清單1:現有的網絡和服務器
2. 8. 2 清單2:新的網絡和服務器
第三章 計劃
3. 1 選擇和決定
3. 1. 1 調研
3. 1. 2 標準
3. 2 制定一個簡單的計劃并進行驗證
3. 2. 1 解決磁盤空間的問題
3. 2. 2 排除故障
3. 2. 3 標準化
3. 2. 4 鋪設網線
第二部分 從零開始建立一個網絡
第四章 網線
4. 1 使用“灰塵”法找到網線
4. 2 基本的以太網概念
4. 2. 1 選擇網線
4. 2. 2 選擇網卡
4. 3 其他網絡硬件知識
4. 3. 1 配線盤
4. 3. 2 集線器. 開關和中繼器
4. 3. 3 網橋
4. 3. 4 路由器
4. 4 網絡配置采購清單及其費用
4. 4. 1 2-3臺計算機的家庭網絡
4. 4. 2 16-24臺計算機的小型辦公室
4. 4. 3 24-60臺計算機的中型或大型辦公室
4. 5 布線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4. 5. 1 電源
4. 5. 2 熒光燈
4. 5. 3 水或其他潮濕的媒質
4. 5. 4 人流量大的地方
4. 6 網線的標準
4. 7 網線配件的標準
第五章 客戶和服務器
5. 1 客戶
5. 2 服務器
5. 3 連接客戶和服務器
5. 3. 1 選擇客戶端操作系統(tǒng)
5. 3. 2 為客戶和服務器選擇連接方式
第六章 NetWare文件服務器
6. 1 在Windows個人電腦上安裝NetWare客戶
6. 1. 1 先決條件和硬件要求
6. 1. 2 安裝過程
6. 2 建立用戶賬號
6. 3 NetWare打印
6. 3. 1 NDPS的適用環(huán)境
6. 3. 2 配置打印機
6. 3. 3 處理打印問題
6. 3. 4 在Windows中添加本地打印機
6. 3. 5 在Linux中添加本地打印機
6. 3. 6 在Unix中添加本地打印機
第三部分 系統(tǒng)管理基礎
第七章 登錄和退出
7. 1 登錄
7. 2 登錄到Unix
7. 3 登錄到Linux
7. 4 登錄到NetWare 5
7. 4. 1 啟動服務器
7. 4. 2 NDS和授權
7. 4. 3 NetWare的穩(wěn)定性問題
7. 4. 4 異常中斷
7. 5 登錄到 Windows 2000
7. 5. 1 從本地登錄到域
7. 6 混合網絡對系統(tǒng)登錄的影響
7. 7 退出一個網絡操作系統(tǒng)
7. 7. 1 Unix和Linux
7. 7. 2 Windows 2000
7. 7. 3 NetWare
第八章 管理
8. 1 管理員賬戶的規(guī)則
8. 1. 1 如何使用自己的特權
8. 2 Unix/Linux管理員賬戶
8. 3 如何成為一個超級用戶
8. 3. 1 直接登錄
8. 3. 2 Su命令
8. 4 NetWare管理員賬戶
8. 5 Windows管理員賬戶
第九章 口令
9. 1 選擇合適的口令
9. 1. 1 不可靠的口令
9. 1. 2 能提供強有力保護的口令
9. 2 保持口令安全性的八條途徑
9. 3 建立一個安全的Unix/Linux口令系
9. 3. 1 口令加密
9. 3. 2 Shadow文件
9. 3. 3 如何編輯口令
9. 4 建立一個安全的Windows口令系統(tǒng)
9. 4. 1 修改口令
9. 4. 2 重新設定口令
9. 4. 3 使過待機模式保護口令
9. 4. 4 使用休眠模式保護口令
9. 5 幫助口令保持有效的程序
9. 5. 1 Advanced Passwold Generator程序
9. 5. 2 SFLogin32軟件
9. 5. 3 Windows NT口令安全過濾器
9. 6 建立一個安全的NetWare口令系統(tǒng)
第十章 應用程序. 實用工具和幫助文件
10. 1 模式. Daemon和 NLM
10. 1. 1 模式
10. 1. 2 Daemon
10. 1. 3 NLM
10. 2 Linux或 Unix中的超級組合命令
10. 2. 1 Ps命令
10. 2. 2 pipe命令
10. 2. 3 grep命令
10. 2. 4 聯合使用grep. ps和pipe命令
10. 3 Windows 2000注冊表
10. 3. 1 調用編輯器
10. 3. 2 打開注冊編輯器
10. 4 在NetWare中使用 NLM
10. 4. 1 NDS故障排除
10. 4. 2 利用DSREPAIR命令來對 NDS進行維護和修理
10. 5 幫助信息的重要性
10. 5. 1 man頁
10. 5. 2 Windows的幫助文件
10. 5. 3 Novell的支持連接
第四部分 管理網絡化的通信和文件
第十一章 UDP. TCP. IPX/SPX和內部通信
11. 1 最重要的是標準
11. 2 老式的獨立模式
11. 3 客戶-服務器模式
11. 4 UDP:無連接協(xié)議
11. 4. 1 數據報和流
11. 4. 2 無連接協(xié)議的優(yōu)點
11. 5 TCP/IP協(xié)議
11. 5. 1 TCP是如何提高網絡可靠性的
11. 5. 2 無狀態(tài)協(xié)議
11. 5. 3 TCP/IP家族成員
11. 6 IPX/SPX協(xié)議
11. 6. 1 IPX:網絡層協(xié)議
11. 6. 2 SPX:運輸層協(xié)議
11. 6. 3 SAP:服務廣告協(xié)議
11. 7 協(xié)議的安裝和升級
第十二章 對連接進行測試和確認
12. 1 在 Unix. Linux和 Windows中利用Ping命令測試TCP/IP連接
12. 1. 1 Linux/Unix測試
12. 1. 2 Windows的測試
12. 1. 3 Ping命令的可選功能
12. 2 在NetWare中利用Ping命令測試TCP/IP連接
12. 3 在Linux. Unix和Windows中利用netstat命令進行測試
12. 3. 1?。璦選項的使用
12. 3. 2?。璱. -e選項的使用
12. 4 其他TCP/IP命令和程序
12. 4. 1 IP能否對網絡中的數據提供保護
12. 4. 2 TCP如何避免網絡崩潰
12. 5 其他NetWare程序
12. 6 DHCP
第十三章 通過服務器資源審計來實現中央化管理
13. 1 審計
13. 2 在 Windows 2000中建立配額制度
13. 2. 1 啟動磁盤配額程序
13. 2. 2 關閉磁盤配額程序
13. 3 在Unix/Linux中監(jiān)測資源
13. 3. 1 top命令
13. 3. 2 GNOME系統(tǒng)監(jiān)視器
13. 4 利用AUDITCON程序對NetWare進行審計
13. 4. 1 啟動 AUDITCON程序
13. 4. 2 容器審計
13. 4. 3 卷審計
13. 4 .4 審計功能的配置
13. 4. 5 對選定的事件進行審計
13. 4. 6 對選定的用戶群進行審計
13. 4. 7 在進行授權前對用戶進行審計
13. 4. 8 將AUDITCON作為一種防衛(wèi)機制
第十四章 文件系統(tǒng)集成
14. 1 對硬件和軟件進行集成
14. 1. 1 將 Unix/Linux連接到 NetWare中
14. 1. 2 連接Windows網絡驅動器和Unix/Linux服務器
14. 1. 3 對Windows和NetWare進行連接
14. 1. 4 作為一個驅動器的根連接到一個目錄中
14. 2 訪問 NetWare文件服務器
第五部分 電子郵件和新聞
第十五章 信息傳輸代理
15. 1 用戶代理和傳輸代理
15. 1. 1 用戶代理
15. 1. 2 傳輸代理
15. 2 傳輸代理如何工作
15. 3 電子郵件系統(tǒng)
15. 4 Unix和 Linux中使用的傳輸代理
15. 4. 1 Sendmail程序
15. 4. 2 Smail程序
15. 5 Windows 2000中的傳輸代理
15. 6 GroupWise NetWare程序中的信息傳輸代理
15. 6. 1 信息傳輸代理
15. 6. 2 郵局代理
第十六章 混合網絡環(huán)境中的電子郵件
16. 1 選擇郵件系統(tǒng)
16. 2 在混合網絡中安裝電子郵件
16. 2. 1 預算
16. 2. 2 免費的電子郵件客戶軟件
16. 3 讓所有的用戶都得到電子郵件
16. 3. 1 POP3
16. 3. 2 IMAP
16. 4 Windows 2000中的郵件
16. 5 Unix/Linux中的郵件
16. 6 NetWare-Mercury和Mercury/32中的郵件
第十七章 配置新聞
17. 1 新聞
17. 2 Windows 2000中的新聞
17. 3 Unix和Linux中的NNTH新聞
17. 4 Netscape:Unix和Linux中的GUI
17. 5 利用 NetWare新聞服務器讀取新聞
17. 6 安裝 NetWare新聞服務器
第六部分 安全和故障排除
第十八章 文件和網絡安全
18. 1 最簡單的安全措施
18. 2 屏幕鎖
18. 2. 1 在Linux中鎖定屏幕
18. 2. 2 在Unix中鎖定屏幕
18. 2. 3 Windows 2000的待機屏幕
18. 3 Unix和 Linux中的 shadow文件
18. 4 Windows 2000中的安全登錄
18. 5 NetWare中的安全問題
18. 6 NetWare的權限查驗
18. 7 NetWare授權服務
18. 8 NetWare入侵檢測
18. 9 NetWare審計
第十九章 備份
19. 1 備份作業(yè)的可選方案:光盤. 軟盤和磁帶
19. 2 何時對文件進行存儲
19. 2. 1 季度備份
19. 2. 2 每月備份
19. 2. 3 每周備份
19. 2. 4 每日備份
19. 3 Unix和Linux中的備份
19. 3. 1 tar操作示例
19. 3. 2 恢復操作示例
19. 4 NetWare中的備份
19. 4. 1 SMS的主要備份組件
19. 4. 2 有關恢復過程的一些知識
19. 5 Windows 2000中的備份
19. 5. 1 Windows 2000備份工具的使用
19. 5. 2 在Windows 2000中恢復文件
第二十章 故障排除
20. 1 故障排除的總體原則
20. 1. 1 第一步:了解問題的根源
20. 1. 2 第二步:查找文檔
20. 1. 3 第三步:確定故障的位置
20. 1. 4 第四步:將發(fā)生故障的計算機移出網絡
20. 1. 5 第五步:每次只修改系統(tǒng)或網絡的一個方面
20. 1. 6 第六步:記錄
20. 2 注意網線
20. 3 Windows的故障排除方案
20. 3. 1 故障排除程序的啟動
20. 3. 2 其他 Windows工具
20. 4 NetWare文件服務器的一些問題
20. 5 在NetWare中捕捉入侵者
20. 6 在Unix和Linux中排除故障
第七部分 十準則集萃
第二十一章 Windows和NetWare管理的十大資源
21. 1 .com
21. 2 Windows的Web服務器
21. 3 關于許可證信息
21. 4 FTP資源
21. 5 郵件列表
21. 6 Windows中的 Usenet新聞組
21. 7 FAQ
21. 8 NT管理工具網站
21. 9 Novell公司的主頁
21. 10 NUINet
21. 11 NetWare中的 USENET新聞組
第二十二章 Linux和Unix管理的十大資源
22. 1 Linux經銷商的網站
22. 2 Newbie管理員手冊
22. 3 Slashdot討論
22. 4 linux在線
22. 5 關于打印機的網站
22. 6 大眾眼中的Linux
22. 7 UniX的新聞組
22. 8 關于Sun Microsystems的網站
22. 9 Unix專家的官方主頁
22.10 關于Unix工具和使用技巧
第二十三章 系統(tǒng)集成的十條真理
23. 1 系統(tǒng)集成中最重要的三個詞:計劃. 計劃. 計劃
23. 2 文檔越多越好
23. 3 信息越多越好
23. 4 備用計算機越多越好
23. 5 文件系統(tǒng)的兼容性對保證正常的工作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23. 6 還必須遵守其他標準
23. 7 必須知其然和所以然
23. 8 要積極求助
23. 9 避免采用雙重引導系統(tǒng)
23. 10 減少網絡中的操作系統(tǒng)種類
第八部分 附錄
附錄A 詞匯
附錄B 本書附帶光盤
附錄C 幫助文件
附錄D 創(chuàng)建和使用啟動/挽救磁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