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第1部分 Red Hat Linux快速入門
第1章 Red Hat Linux概述
1.1 介紹Red Hat Linux
1.2 什么是Linux
1.3 UNIX中Linux的根源
1.4 Linux的通用特征
1.5 Linux的主要優(yōu)點
1.6 什么是Red Hat Linux
1.7 為什么選擇Red Hat Linux
1.8 Red Hat Linux 7新的特征
1.9 免費軟件文化
1.10 小結
第2章 安裝Red Hat Linux操作系統(tǒng)
2.1 快速安裝
2.2 詳細的安裝指令
2.2.1 選擇安裝方法
2.2.2 選擇計算機的硬件
2.2.3 開始安裝
2.3 特殊的安裝步驟
2.3.1 從其他媒體安裝
2.3.2 無分區(qū)安裝
2.3.3 kickstart安裝
2.4 特殊的安裝主題
2.4.1 硬盤分區(qū)
2.4.2 從現有的分區(qū)重新設置硬盤
2.4.3 創(chuàng)建安裝盤
2.4.4 用LILO引導計算機
2.4.5 重新配置內核
2.5 排除安裝故障
2.6 小結
第2部分 使用Red Hat LinuX
第3章 逐漸了解Red Hat Linux
3.1 登錄Red HatLinux操作系統(tǒng)
3.1.1 進入系統(tǒng)對話
3.1.2 shell接口
3.2 了解Red Hat Linux shell
3.3 在Red Hat Linux系統(tǒng)中使用shell
3.3.1 定位命令
3.3.2 重新運行命令
3.3.3 連接和擴展命令
3.3.4 使用shell環(huán)境變量
3.3.5 管理后臺和前臺進程
3.3.6 配置shell
3.4 運行Red Hat Linux文件系統(tǒng)
3.4.1 創(chuàng)建文件和目錄
3.5 使用vi文本編輯器
3.5.1 啟動vi文本編輯器
3.5.2 移動文件
3.5.3 查找文本
3.5.4 使用帶命令的數字
3.6 小結
第4章 使用桌面
4.1 配置桌面
4.1.1 運行x配置命令
4.1.2 了解XF86Config文件
4.1.3 獲取更多的信息
4.2 啟動X桌面
4.2.1 引導時啟動GUI
4.2.2 自己啟動GUI
4.2.3 登錄時啟動GUI
4.3 使用Gnome桌面環(huán)境
4.3.1 使用Gnome面板
4.3.2 使用Gnome文件管理器
4.3.3 改變Gnome預定選項
4.3.4 退出Gnome
4.4 使用KDE桌面環(huán)境
4.4.1 啟動KDE
4.4.2 描述KDE桌面
4.4.3 用Kongueror文件管理器管理文件
4.4.4 配置Kongueror選項
4.4.5 管理窗口
4.4.6 配置桌面
4.4.7 添加應用程序啟動器和MIME類型
4.5 改變X設置
4.5.1 X客戶程序命令行選項
4.5.2 X資源文件
4.5.3 改變X顯示資源
4.5.4 X應用程序資源
4.6 小結
第5章 訪問和運行應用程序
5.1 把Red Hat Linux作為應用程序平臺
5.2 獲取Red Hat Linux應用程序
5.2.1 在Interet上查找應用程序
5.2.2下載Linux軟件
5.2.3 包的名字和格式
5.3 安裝Red Hat Linux應用程序
5.3.1 安裝和管理RPM文件
5.3.2 源代碼的創(chuàng)建與安裝
5.4 運行X Window應用程序
5.4.1 用菜單啟動應用程序
5.4.2 從Run Program窗口啟動應用程序
5.4.3 用Terminal窗口運行應用程序
5.4.4 使用X Window的工具
5.4.5 運行遠程x應用程序
5.5 用仿真程序運行其他操作系統(tǒng)下的應用程序
5.6 運行DOS應用程序
5.6.1 使用mtoo1s
5.6.2 使用dosemu
5.7 運行Windows和Macintosh應用程序
5.7.1 WINE
5.7.2 Bochs
5.7.3 ARDI Executor
5.8 小結
第6章 用Red Hat Linux發(fā)布
6.1 選擇Red Hat Linux作為用戶的發(fā)布平臺
6.1.1 文檔需要檢驗表
6.1.2 Linux發(fā)布屬性
6.2 創(chuàng)建Groff或LaTex中的文檔
6.2.1 Groff的文本處理
6.2.2 用TeX/LaTex處理文本
6.2.3 轉換文檔
6.3 使用免費商務文字處理器
6.3.1 使用Applixware
6.3.2 使用StarOffice
6.3.3 使用Corel WordPerfect
6.3.4 Abiword
6.4 使用Red Hat Linux打印文檔
6.4.1 打印到默認打印機
6.4.2 從shell中打印
6.4.3 檢查打印隊列
6.4.4 刪除打印任務
6.4.5 檢查打印機狀態(tài)
6.5 用ghostscript和Acrobat顯示文檔
6.5.1 使用ghostscript和gv命令
6.5.2 使用Adobe Acrobat閱讀器
6.6 使用圖形
6.6.1 處理照片和圖像
6.6.2 屏幕捕獲
6.6.3 創(chuàng)建位圖圖像
6.7 用SANE驅動的掃描儀
6.8 小結
第7章 用Red Hat Linux玩游戲
7.1 基本Linux游戲內容
7.1.1 到何處尋覓Linux游戲的信息
7.1.2 圖形游戲界面
7.1.3 3Dfx技術
7.2 X Window游戲
7.2.1 Gnome游戲
7.2.2 KDE游戲
7.2.3 可下載的x游戲
7.3 基于字符的游戲
7.4 xmame游戲模仿器
7.4.1 支持xmame的硬件
7.4.2 xmarne游戲的獲得與安裝
7.5 商業(yè)Linux游戲
7.5.1 Civilazation:Call to Power
7.5.2 Myth II: Soulblighter
7.5.3 Quake III Arena
7.6 小結
第8章 Red Hat Linux中的多媒體
8.1 聽聲音
8.1.1 聲卡的配置
8.1.2 聲音文件轉換
8.1.3 CD聲音播放器
8.1.4 MP3音頻播放器
8.1.5 MIDI音頻播放器
8.2 播放電影
8.2.1 Xanim瀏覽器
8.2.2 RealPlayer
8.3 使用帶有gPhoto的數字攝像機
8.4 多媒體Netscape插件程序和Helper Apps
8.5 期待的多媒體技術
8.5.1 DVD電影
8.5.2 虛擬現實
8.6 小結
第9章 Internet和Web工具
9.1 Internet工具總覽
9.2 瀏覽Web
9.2.1 URL
9.2.2 網頁
9.2.3 Netscape Communicator軟件包
9.3 用E-mail通信
9.3.1 E-mail基礎
9.3.2 Netscape Messenger郵件
9.3.3 基于文本的郵件程序
9.4 參加新聞組
9.4.1 用于新聞討論組的Netscape Messenger
9.4.2 trn新聞閱讀器
9.4.3 tin新聞閱讀器
9.5 使用遠程登錄、復制和執(zhí)行
9.5.1 使用telnet進行遠程登錄
9.5.2 用FTP復制文件
9.5.3 使用“r”命令:rlogin、rcp和rsh
9.6 小結
第2部分 管理Red Hat Linux
第10章 了解系統(tǒng)管理
10.1 使用根用戶登錄
10.1.1 用su命令改變?yōu)槌売脩?br />10.2 掌握管理命令、配置文件和日志文件
10.2.1 管理命令
10.2.2 管理配置文件
10.2.3 管理日志文件
10.2.4 使用其他管理登錄
10.3 了解你的Red Hat Linux系統(tǒng)
10.3.1 主機名與Linux版本
10.3.2 磁盤分區(qū)和大小
10.3.3 用戶
10.3.4 kernel(內核)
10.4 圖形管理界面
10.4.1 使用1inuxconf
10.4.2 啟動1inuxconf
10.4.3 1inuxconf配置任務
10.4.4 1inuxconf控制任務
10.4.5 1inuxconf子命令
10.5 用kudzu重新配置硬件
10.6 使用文件系統(tǒng)
10.6.1 安裝文件系統(tǒng)
10.6.2 使用mkfs命令創(chuàng)建文件系統(tǒng)
10.7 檢查系統(tǒng)空間
10.7.1 用df顯示系統(tǒng)空間
10.7.2 使用du檢查磁盤空間
10.7.3 用find查找磁盤占用情況
10.8 監(jiān)控系統(tǒng)性能
10.8.1 用xload檢查系統(tǒng)加載
10.8.2 用top工具監(jiān)控CPU
10.8.3 用vmstat檢查虛擬內存和CPU
10.9 小結
第11章 設置和支持用戶
11.1 創(chuàng)建用戶賬號
11.1.1 使用useradd增加用戶
11.1.2 用vipw增加用戶
11.2 設置用戶默認值
11.2.1 提供初始登錄腳本
11.2.2 提供初始的.bashrc文件
11.2.3 提供初始的.tcshrc文件
11.2.4 配置系統(tǒng)shell選項
11.3 創(chuàng)建可移植的桌面
11.4 提供對用戶的支持
11.4.1 創(chuàng)建支持郵箱
11.4.2 重新設置用戶口令
11.4.3 修改賬號
11.5 刪除用戶賬號
11.6 檢查磁盤定額
11.7 把郵件發(fā)送給所有的用戶
11.8 用1inuxconf管理賬號
11.9 小結
第12章 系統(tǒng)任務自動化
12.1 了解shell腳本
12.1.1 執(zhí)行shell腳本
12.1.2 創(chuàng)建用戶自定義變量
12.1.3 shell腳本中執(zhí)行算術運算
12.1.4 使用編程結構
12.1.5 試用一些簡單的shell腳本
12.2 系統(tǒng)初始化
12.2.1 initab文件
12.3 系統(tǒng)啟動和關閉
12.3.1 啟動運行級腳本
12.3.2 了解要運行級腳本
12.3.3 理解startup腳本的工作
12.3.4 改變運行級腳本性能
12.3.5 重新配置或刪除運行級腳本
12.3.6 添加運行級腳本
12.3.7 管理xinetd服務程序
12.3.8 處理運行級
12.4 計劃系統(tǒng)任務
12.4.1 使用at.allow和at.deny
12.4.2 指定任務運行的時間
12.4.3 提交計劃任務
12.4.4 查看計劃任務
12.4.5 刪除計劃工作
12.4.6 使用batch命令
12.4.7 使用cron工具
12.5 小結
第13章 備份和恢復文件
13.1 選擇備份策略
13.1.1 完全備份
13.1.2 增量備份
13.1.3 磁盤鏡像
13.1.4 網絡備份
13.2 選擇備份介質
13.2.1 磁帶
13.2.2 可寫CD-ROM驅動器
13.3 備份到硬盤
13.3.1 得到和安裝mixordir來克隆目錄
13.3.2 用mirrordir復制目錄
13.3.3 自動鏡像
13.4 用dump備份文件
13.4.1 安裝dump包
13.4.2 用dump創(chuàng)建備份
13.4.3 理解dump級別
13.5 用cron自動備份
13.6 恢復備份文件
13.6.1 恢復整個文件系統(tǒng)
13.6.2 恢復單個文件
13.7 網絡備份
13.8 用多臺計算機執(zhí)行網絡備份
13.8.1 獲得和安裝Amanda包
13.8.2 為網絡備份配置Amanda
13.8.3 執(zhí)行Amanda備份
13.9 實用pax文檔工具
13.10 小結
第14章 計算機安全問題
14.1 黑客與攻擊者比較
14.2 口令保護
14.2.1 選擇安全口令
14.2.2 定期改變口令
14.2.3 使用隱含的口令文件
14.3 避免被入侵
14.3.1 用Crack測試你的口令
14.3.2 獲取Crack包
14.3.3 運行Crack命令
14.3.4 顯示Crack運行的過程
14.4 通過過濾網絡訪問來保護計算機
14.4.1 保護遠程shell和登錄
14.4.2 關閉網絡服務
14.4.3 使用TCP包裝
14.5 用防火墻保護網絡
14.5.1 使用過濾或代理防火墻
14.5.2 把Red Hat Linux配置為過濾防火墻
14.5.3 將Red Hat Linux配置為代理防火墻
14.6 保護NFS易損性
14.7 用tiger執(zhí)行安全檢查
14.8 從日志文件檢測干擾
14.8.1 syslogd的作用
14.8.2 使用syslogd將日志重定向到loghost
14.8.3 理解信息日志文件
14.9 使用Tripwire檢測受損文件
14.9.1 得到并安裝Tripwire
14.9.2 初始化Tripwire數據庫
14.9.3 重建policy文件
14.9.4 檢查文件完整性
14.9.5 更新數據庫
14.10 避免拒絕服務攻擊
14.10.1 郵件轟炸
14.10.2 spam中繼
14.10.3 smurfing
14.11 使用加密技術
14.11.1 對稱性加密方法
14.11.2 公用密鑰加密方法
14.11.3 出口加密技術
14.11.4 使用安全shell包
14.12 查找有關安全性的信息
14.12.1 CERT
14.12.2 CIAC
14.12.3 AntiOnline
14.12.4 新聞組
14.12.5 其他工具和資源
14.12.6 與安全相關的術語
14.13 小結
第3部分 Red Hat Linux網絡和服務器設置
第15章 設置局域網
15.1 理解Red Hat Linux及LAN
15.1.1 選擇網絡拓撲和設備
15.1.2 選擇對等網與客戶/服務器模型
15.2 設置Ethernet LAN
15.2.1 選擇Ethernet卡
15.2.2 在安裝Red Hat Linux過程中添加Ethernet
15.2.3 在安裝Red Hat Linux后添加Ethernet
15.2.4 添加兩個Ethernet卡
15.3 配置主機
15.3.1 理解IP地址
15.3.2 獲得IP地址
15.3.3 添加主機名和IP地址
15.3.4 添加其他主機地址
15.3.5 向LAN添加Windows 95/98計算機
15.4 檢查Ethernet連接
15.4.1 啟動時Linux發(fā)現了Ethernet驅動程序嗎
15.4.2 能抵達LAN上的另一臺計算機嗎
15.4.3 Ethernet連接完成了嗎
15.5 小結
第16章 與Internet連接
16.1 理解Internet的構成
16.1.1 Internet域
16.1.2 主機名和IP地址
16.1.3 路由
16.1.4 代理
16.2 使用撥號連接Internet
16.2.1 獲取信息
16.2.2 設置撥號PPP
16.2.3 發(fā)出PPP連接
16.2.4 檢查PPP連接
16.3 把LAN連接到Internet
16.4 把Red Hat Linux設置為路由器
16.4.1 配置Red Hat Linux路由器
16.4.2 配置網絡客戶
16.4.3 配置Windows 95網絡客戶
16.4.4 配置IP偽裝和ipchains防火墻
16.5 將Red Hat Linux設置為代理服務器
16.5.1 啟動sguid守護程序
16.5.2 使用簡單的squid.conf文件
16.5.3 修改Squid配置文件
16.5.4 調試Squid
16.6 設置代理客戶
16.6.1 配置Netscape以便使用代理服務器
16.6.2 配置Internet Explorer以便使用代理服務器
16.6.3 配置Mosaic和Lynx瀏覽器來使用代理服務器
16.7 小結
第17章 設置打印服務器
17.1 在Red Hat Linux中打印
17.1.1 理解/etc/printcap文件
17.1.2 理解lpd打印守護程序
17.1.3 從桌面安裝本地打印機
17.1.4 從桌面配置遠程打印機
17.2 選擇打印機
17.3 用Red Hat Linux管理文檔的打印任務
17.3.1 用1pr打印
17.3.2 用1prm刪除打印作業(yè)
17.3.3 用1pc控制打印機
17.4 配置打印機服務器
17.4.1 用1pd.pems配置Linux共享打印機
17.4.2 配置共享NetWare打印機
17.4.3 配置共享Samba打印機
17.5 小結
第18章 安裝文件服務器
18.1 設置文件服務器的目的
18.2 在Red Hat Linux下安裝NFS文件服務器
18.2.1 共享NFS文件系統(tǒng)
18.2.2 使用NFS文件系統(tǒng)
18.2.3 卸載NFS文件系統(tǒng)
18.2.4 與NFS相關的其他文件
18.3 在Red Hat Linux下安裝Samba文件服務器
18.3.1 準備安裝Samba
18.3.2 用SWAT對Samba服務器進行配置
18.3.3 為Windows系統(tǒng)安裝Samba客戶程序
18.4 在Red Hat Linux下安裝NetWare網絡文件服務器
18.4.1 創(chuàng)建NetWare網絡文件服務器
18.4.2 使用NetWare網絡用戶命令
18.5 小結
第19章 安裝郵件服務器
19.1 SMTP和函件傳送程序介紹
19.2 安裝和運行函件傳送程序
19.2.1 啟動函件傳送程序
19.2.2 其他程序
19.2.3 函件傳送程序登錄
19.3 配置函件傳送程序
19.3.1 函件傳送程序的組件文件
19.3.2 函件傳送程序本地信息選項
19.3.3 函件傳送程序選項
19.3.4 信息優(yōu)先級
19.3.5 可信用戶
19.3.6 標題格式
19.3.7 重新編輯規(guī)則
19.3.8 郵件程序定義
19.3.9 使用m4宏預處理器
19.3.10 .forward文件
19.3.11 別名文件
19.4 管理郵件列表
19.4.1 安裝majordomo
19.4.2 配置majordomo
19.4.3 運行majordomo
19.5 小結
第20章 安裝FTP服務器
20.1 理解FTP服務器
20.1.1 FTP服務器特性
20.1.2 FTP用戶類型
20.2 運行FTP服務器
20.3 建立FTP用戶
20.3.1 FTPanonymous用戶
20.3.2 真用戶
20.3.3 guest用戶
20.4 FTP目錄、消息文件、問候語的設置
20.4.1 創(chuàng)建FTP目錄結構
20.4.2 添加幫助信息
20.4.3 更改FTP登錄問候語
20.5 FTP訪問控制
20.5.1 建立用戶等級
20.5.2 接收文件的上載
20.5.3 限制當前用戶的數量
20.5.4 上載和下載的限定
20.5.5 拒絕主機和用戶的訪問
20.6 瀕和重啟FTP服務器
20.6.1 關閉FTP
20.6.2 重啟FTP
20.7 監(jiān)視FTP服務器
20.7.1 登錄連接
20.7.2 文件傳輸登錄
20.8 關于FTP服務器更多的信息
20.9 試驗FTP服務器
20.10 小結
第21章 設置Web服務器
21.1 介紹Web服務器
21.2 快速啟動Apache Web服務器
21.3 配置服務器
21.3.1 配置httpd.conf
21.4 啟動和停止服務器
21.5 監(jiān)視服務器活動
21.5.1 顯示服務器信息
21.5.2 顯示服務器狀態(tài)
21.5.3 服務器信息和服務器狀態(tài)的安全性
21.5.4 日志錯誤
21.5.5 日志傳輸
21.6 小結
第22章 設置新聞服務器
22.1 理解新聞傳送
22.2 計劃新聞服務器
22.2.1 是否需要一個新聞服務器
22.2.2 向哪個新聞組提供信息
22.2.3 文章是怎樣存儲的
22.2.4 一篇稿件將存儲多長時間
22.2.5 怎樣確定提供新聞的服務器
22.2.6 新聞組的政策是什么
22.3 配置一個INN新聞服務器
22.3.1 啟動INN
22.3.2 配置INN服務器
22.4 設置新聞供給
22.4.1 配置供給稿件的主機
22.4.2 配置接收發(fā)送稿件的主機
22.4.3 獲得一個活動新聞組的列表
22.5 選擇如何存儲稿件
22.5.1 啟動不同的存儲方法
22.5.2 使用時間混編存儲方式
22.5.3 使用cnfs存儲方式
22.6 設置到期時間
22.7 允許用戶訪問你的服務器
22.8 小結
第23章 設置網絡信息服務
23.1 了解網絡信息服務
23.2 將Red Hat Linux設置為NIS客戶
23.2.1 定義NIS域名
23.2.2 建立/etc/yp.conf文件
23.2.3 配置NIS客戶守護進程
23.3 將Red Hat Linux設置為NIS主服務器
23.3.1 建立NIS映像
23.3.2 配置NIS服務器守護進程
23.4 將Red Hat Linux設置為NIS從服務器
23.5 小結
附錄 Red Hat Linux的包管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