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孟子生平事跡
第一章 人性本善,人同此心
一、人心、人性與天命
二、良心與善性的四顆種子
二、人同此心,心通此理
四、人性與狗性、牛性究竟有沒有區(qū)別?
五、仁和義都是內在于人性之中的
六、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
七、順乎人性自然,擴充本心本性
八、找回迷失的心
九、“天爵”與“人爵”
第二章 居仁由義,明辨義利
一、“仁”是人的命根子
二、仁是安身的處所,義是人生的正路
三、安身立命的根基
四、超越生的欲望。死的恐懼
五、上上下下只知道爭利,很危險!
六、君子不可以被人拿錢收買
七、見“利”應思“義”
八、在外做乞丐,回家充大腕
第三章 孝悌忠信,禮儀文明
一、仁愛當以“孝”為先
二、不孝的種種表現
三、孟子安葬老母
四、滕國的喪事應該怎么辦?
五、守孝時間的短長
六、非禮勿動
七、禮到心不到
八、禮的原則性與靈活性
九、嫂子落水要不要拉一把?
十、周朝怎樣設崗定編?
第四章 以民為本,與民同樂
一、失民心者失天下
二、民意就是“天意”
三、民為貴,君為輕
四、廣泛聽取國人的意見
五、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掌握著天命
六、平時不管民眾死活的結果
七、與民同樂
八、人民公園與私家園林
九、百姓被上面來的檢查團吃怕了
十、開導貪財好色的國君
第五章 以德治國,施行仁政
一“王道”與“霸道”
二、仁心與仁政
三、以德服人,得道多助
四、當今天下人君都有殺人癖
五、仁者無敵于天卜
六、仁政的具體措施
七、孟子指導滕文公治理膝國
八、孟子弓舊齊宣王施行仁政
第六章 仕途進退,君臣關系
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二、什么情況下可以做官?什么情況下可以辭職?
三、不做召之即來的奴才
四、不做翻墻頭、鉆狗洞的事
五、職責與進退
六、失職君主當撤,獨夫民賊該殺
七、平等相待,才是朋友
八、君把臣當草,臣視君為仇
九、孟子辭職,離開齊國
第七章 道德完善,修身養(yǎng)氣
一、小心護養(yǎng)善的萌芽
二、修身是根本
三、內在道德充實才是美
四、反求諸己,貴在自得
五、怎樣才能修煉出“浩然之氣”?
六、環(huán)境改變人的氣質
七、“大人”和“君子”的氣象
八、有過則改,才是君子
九、最可惡的是“鄉(xiāng)愿”
十、將有大出息的人先要吃苦頭
第八章 立身處世,人格尊嚴
一、做人不能不知羞恥
二、君子要與人為善
三、至誠動人
四、不拍權貴的馬屁
五、孔子不走后門
六、寧可委屈自己,不可壞了規(guī)矩
七、讓別人說去,走自己的路
八、立身有本,處世有道
九、自己作孽,死路一條
第九章 重視教育,尊崇學問
一、有德有才的人有責任做老師
二、五種教育方式
三、有其師必有其徒
四、學問之道
五、談談怎樣讀書,
六、讀書人不是白吃飯
七、學道不只是為了混飯吃
八、怎樣才是尊重人才?
九、百世之師
十、文化傳統的延續(xù)
第十章 評論人物,學術爭鳴
一、大孝子舜的故事
二、大孝子曾參的故事
三、管仲的功業(yè)不值一提
四、子產其實不懂政治
五、伊尹的本事并不在烹調
六、百里奚是不是把自己給賣了?
七、公孫衍、張儀是“大丈夫”,還是“小媳婦”?
八、要學陳仲子,只好做蚯蚓
九、批判農家的絕對平均主義
十、與墨家信徒辯論喪葬之禮
十一、批判楊朱、墨翟
附錄 原版《孟子》各章節(jié)在本書位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