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紀群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說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他是偉大的詩人,聲名卓著的劇作家、小說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旗手和領袖,他的《雨果的一生(1802—1885)覆蓋了十九世紀的四分之三。他目睹了拿破侖帝國的興衰,波旁王室的兩次復辟、第二帝國的成敗以及第三共和國的建立。也就是說,他經歷了法國資產階級徹底戰(zhàn)勝和消滅封建勢力,直至建立完備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體制的全過程。他自己的思想也逐步完成了從保王主義、自由主義到共和主義的過渡。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浪漫派小說,于一八三一年初版問世,此時正值雨果在一八三○年革命影響下,從保王主義轉向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立場,因而作品鮮明地體現(xiàn)了反封建、反教會的意識和對人民群眾的贊頌。小說以十五世紀路易十一統(tǒng)治下的法國為背景,通過一個純潔無辜的波希米亞女郎慘遭迫害的故事,揭露了教士的陰險卑鄙、宗教法庭的野蠻殘忍、貴族的荒淫無恥和國王的專橫殘暴。作者明確指出,迫害愛斯梅拉達的,首先是教會的當權人物——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他因自己罪惡的欲念得不到滿足,便瘋狂地陷害這個無辜的少女;其次是宗教法庭,他們以偏見迷信為依據,嚴刑逼供,制造冤案;還有貴族公子弗比斯,從精神上摧殘、打擊了這顆純潔的靈魂;最后封建專制制度的最高體現(xiàn)者——國王——則親自下令“絞死女巫”,并殘酷鎮(zhèn)壓了企圖救助愛斯梅拉達的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