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通往歷史的個人道路:中國學術思想史散論

通往歷史的個人道路:中國學術思想史散論

通往歷史的個人道路:中國學術思想史散論

定 價:¥27.00

作 者: 張三夕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海南大學人文叢書
標 簽: 學術思想

ISBN: 9787801494474 出版時間: 2001-01-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1cm 頁數(shù): 16,420頁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本書展現(xiàn)的是近十余年來作者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跋涉的個人道路。全書分為五部分。一、從人物類傳切入《史記》研究,發(fā)現(xiàn)文本自身可能呈現(xiàn)的問題。二、魏晉風度內涵的闡釋及《三國志》的整理;以陶、謝為個案,探討“詩意地棲居”等詩學問題。三、收入作者碩士論文《宋詩宋注篡例》的前言及博士論文《批判史學的批判》的導論;收集紀昀、楊守敬等有關《史通》未公開的評校稿。四、系統(tǒng)地考察清代實證史學的演變,并對考據(jù)學傳統(tǒng)提出自己的見解。五、一些理論性思考:漢語言哲學、國學問題、學術發(fā)展與學術制度的關系以及知識形態(tài)學的建構。

作者簡介

  張三夕,男,1953年9月生于武漢。祖籍湖北鄂州。19歲參加工作,曾在武漢市江岸中學任英語教師5年。1977年初進入湖北大學(原名武漢師院)中文系學習,1979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師事程千帆先生。1982年,研究生畢業(yè)后,回湖北大學中文系工作,任講師。1983年考入華中師大歷史文獻研究所攻讀歷史文獻學專業(yè)博士學位,師事張舜徽先生。1986年初畢業(yè)并留華師文獻所工作。同年7月,被破格提拔為副教授。1993年調入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工作。1994年10月晉升教授?,F(xiàn)任海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副院長。長期致力于文學史、史學史、思想史和有中國特色文獻學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已出版《批判史學的批判》、《死亡之思與死亡之詩》等專著數(shù)種,并在《文學遺產(chǎn)》、《中國文化》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60余篇,成果累計約200萬字

圖書目錄

    前言
   一、史記人物
   勇敢的心——《史記·刺客列傳》評說
   六藝的依附者與保護者——《史記·儒林列傳》評說
   男色的愛與恨——《史記·佞幸列傳》評說
   二、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何為?
   《三國志》匯校前言
   《三國志》匯校札記
   “隆中對”與戰(zhàn)略思想問題——重讀《三國志》札記之一
   《世說新語》與一個時代
   追尋詩意地棲居——《歸園田居詩》與《山居賦》的詩學闡釋
   三、唐宋文史
   《史通》三家評校鈔
   《史通》研究與建設中國史學批評史的構想
   談談《史通箋注》的成就并訂正一個誤說
   杜甫——一個被開拓的詩世界
   柳永和他的詞
   《資治通鑒》校讀札記
   宋詩宋注管窺
   四、明清學術
   明代的四大奇書與中國的大眾文化
   論清代實證史學的演變
   電子時代談考據(jù)學功夫
   五、思想論說
   說“言”
   論國學的形態(tài)基礎及其復興的可能性
   關于學術發(fā)展與發(fā)表制度的哲學思考
   文化人的生存命運——告別20世紀的問題備忘錄之一
   附:作者小傳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