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地方史志翦伯贊學術(shù)思想評傳

翦伯贊學術(shù)思想評傳

翦伯贊學術(shù)思想評傳

定 價:¥24.00

作 者: 王學典著
出版社: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叢編項: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學者傳記叢書
標 簽: 理論

ISBN: 9787501316694 出版時間: 2000-02-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shù): 38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學者戴逸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學者傳記叢書》中的一種。翦伯贊是我國著名史學家。他1898年生于湖南桃園縣一個聚族而居的維吾爾族村落翦家楓樹崗村,1968年在“文革”中被戚本禹等反革命分子迫害致死,享年70歲。全書除序言、導言、附錄外,通過“生平·性格·著述”,“學術(shù)交往”,“唯物史觀派學術(shù)史上的豐碑《歷史哲學教程》”,“農(nóng)民本身仍然是一個封建階級”,“征服與同化是既定歷史條件下民族交往的基本形式”等十一章的撰寫,展現(xiàn)了翦伯贊一生的學術(shù)活動、思想淵源、學術(shù)著作及其在學術(shù)界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

作者簡介

暫缺《翦伯贊學術(shù)思想評傳》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二十世紀中國學術(shù)概論(代序言)
   歷史主義無罪
   導 言
   第一章 生平 性格 著述
    一 生平
    二 性格
    三 著述
   第二章 學術(shù)交游
    一 與呂振羽
    二 與郭沫若
    三 與侯外廬
    四 與范文瀾
    五 與周揚
   第三章“努力于歷史戰(zhàn)線上的毒性理論之肅清
    一 投身社會史論戰(zhàn)
    二“含有毒性的理論之拔根地鏟除”
    三 在“一般性”與“特殊性”之間
    四 應(yīng)有的反省
   第四章《歷史哲學教程》:唯物史觀派學術(shù)史上的豐碑
    一 寫作背景與題旨
    二 掘發(fā)唯物史觀派歷史理論的辯證性質(zhì)
    三 闡釋唯物史觀派史學的基本觀念
    四 成就與問題:《歷史哲學教程》與《史學要論》的
    比較
   第五章“歷史科學是具體性的科學”
    一 具體性:對歷史學學科特征的規(guī)定
    二 具體性:極度重視實證的觀念基礎(chǔ)
    三 具體性:以特殊性、偶然性為必要內(nèi)容
   第六章“用歷史資料來考驗方法論”
    一 治史過程中的“理論優(yōu)先”原則
    二 特定語境中的“以論帶史”
    三 苦索“史論融合”之道
   第七章“為改變歷史而研究歷史”
    一 歷史負有“指導”現(xiàn)實的意識形態(tài)使命
    二“影射史學”與“歷史類比”衡估
    三“科學性第一,革命性第二”
   第八章 用歷史的觀點來把握人類文明史
    一 歷史主義思潮的起源
    二 歷史主義對“階級觀點”的匡正
    三 歷史主義原則在“前新時期”中國史學界的地位
   第九章 剝削和剝削制度的出現(xiàn)“是生產(chǎn)力向上發(fā)展的
    結(jié)果”
    一“階級觀點”在中國史學界的最初提出與運用
    二 翦式階級觀點解讀
   第十章“農(nóng)民本身仍然是一個封建的階級”
    一“應(yīng)該歷史主義地對待農(nóng)民戰(zhàn)爭”
    二“農(nóng)民本身仍然是一個封建的階級”
    三 應(yīng)該在整個“封建”史的創(chuàng)造中把握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
    作用
   第十一章 征服與同化是既定歷史條件下民族交往的基
    本形式
    一 不能用民族平等的政策來改寫以往的歷史
    二 戰(zhàn)爭與征服是過去民族交往的主要途徑
    三 勞動階級也同樣具有民族偏見
    結(jié) 語 翦伯贊對20世紀中國史學的意義
    附 錄
    翦伯贊史學著述年表
    研究翦伯贊的主要論著
    后 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