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張煒在世紀之交奉獻給讀者的一本散文隨筆集。幾年來,張煒遠離浮躁與喧囂,不倦地讀書與沉靜地思考、在堅守理想主義文學和人格操守、追求心靈的潔凈的文學道路上,以一個真正的作家的素養(yǎng)和感悟,用各種形式真誠、坦率地記錄了他對社會、人生、創(chuàng)作、文學以及世界的獨到見地,行文既有散文的精美與雜文的犀利,又有哲理的睿智和文學的意蘊。這本書的文字主要分成三個部分,不是內容,而是寫作地點:濟南南郊,龍口小城,東部山區(qū)。我的心緒沒法不因周邊地理的改變而改變,沒法無動于衷。我希望吸納和傾聽天籟,感知它可能具有的無限奧秘。南郊曠地的靜謐,龍口松林的肅穆,東部山區(qū)的深邃,都在牽引我安頓我。四下的喧囂退去,偉大的屏障豎起。我獲得了一個人難得的思考和安靜的權利,如此激動自己舒緩自己。我知道,這在任何時代都是足夠奢侈的事情。我隨時都能感到時光之水的不息奔流。我珍惜它們,珍惜與時光有關的一切?;貞?,記錄,再回憶,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個短章。它們在流動中,它們本身也在流動。那些斷斷續(xù)續(xù)的思慮是在南郊形成的。而在龍口小城,總有一些遙遠的訪問;還有,我不能不癡迷于這片神秘的土地,依依不舍地看叢林田園,茫海山巒。在這片給了我生命的土地上,我竟然從不疲倦。世上沒有什么人可以把這片土地從我心中取走。而在東部山區(qū),我曾獨自居住在一個大山孤院中,體味著南方的屈原,遙視著他的美自。我與他的徹夜長談,我在璀燦詩章面前的陶醉,多得一時難以收拾。出山時,我已滿載而歸?,F在,離開這本書中的許多篇章有些遙遠了。已是幾年過去,它們在幫我回想,回想當時那些感慨,還有那些沉靜安詳。旅行,看書,坐下,走開,勞動,休閑,發(fā)言,沉默,別人,自己——這就是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