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 印度的概況
1.1 印度的概況
1.1.1 印度的自然狀況
1.1.2 印度的社會狀況
1.1.3 印度的經濟狀況
1.2 印度的政治結構
1.2.1 政治體制
1.2.2 主要政黨
1.2.3 政府機構與重要人物
第2章 印度政府和財政職能
2.1 國家與聯(lián)邦機構設置
2.1.1 聯(lián)邦政府及其主要機構
2.1.2 印度財政部
2.1.3 立法部門與司法部門
2.2 地方各級政府
2.2.1 邦政府機構設置
2.2.2 中央直轄區(qū)政府
2.2.3 地方政府
2.3 財政職能
2.3.1 中央政府財政職能
2.3.2 地方政府財政職能
第3章 預算制度與預算管理模式
3.1 預算制度模式
3.1.1 經濟性分類模式——經常預算和
資本預算
3.1.2 功能性分類模式
3.1.3 專項預算——鐵路預算
3.1.4 邦政府預算模式
3.2 國家預算程序
3.2.1 預算的編制
3.2.2 預算的審批與監(jiān)督
3.2.3 預算的執(zhí)行與追加
3.2.4 國家決算
3.3 國家預算管理體制
3.3.1 聯(lián)邦政府與邦政府的預算管理體制
3.3.2 邦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預算管理
體制
第4章 國家財政支出
4.1 財政支出及其發(fā)展趨勢
4.1.1 財政支出總量和財政赤字及其占
GDP的比例
4.1.2 近40年來財政支出的變化趨勢
4.2 財政支出的結構及主要支出項目所占的
比例
4.2.1 中央政府財政支出結構
4.2.2 邦政府財政支出結構
4.3 國防支出
4.4 政府行政管理支出
4.5 經濟勞務支出
4.6 社會勞務支出
4.7 補貼
4.8 補助
4.9 利息支付
4.10 支出政策分析
4.1.1 財政支出的控制
第5章 國家財政收入
5.1 財政收入結構現狀及歷史演變
5.2 稅收立法與稅制結構概述
5.2.1 稅收立法程序
5.2.2 稅制結構與近年改革
5.3 所得稅制
5.3.1 三個人所得稅
5.3.2 公司所得稅
5.3.3 利息稅
5.4 商品稅制
5.4.1 聯(lián)邦消費稅
5.4.2 關稅
5.4.3 銷售稅
5.4.4 各邦消費稅
5.4.5 其他稅種
5.5 財產稅稅制
5.5.l 財富稅
5.5.2 贈與稅
5.6 其他財政收入
5.6.1 非稅收入
5.6.2 資本性收入
第6章 國債制度
6.1 國債規(guī)模
6.1.1 歷年發(fā)債總額及演變趨勢
6.l.2 國債占GDP與財政收入的比重
6.1.3 利息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6.2 國債結構
6.2.1 中央政府債務
6.2.2 地方政府債務
6.3 國債管理
6.3.1 國債管理機制與體制
6.3.2 國債發(fā)行(一級市場)
6.3.3 國債流通(二級市場)
6.3.4 償債基金來源及其管理
第7章 社會保障制度
7.1 基本框架
7.2 養(yǎng)老保險
7.2.1 資金來源與籌集方式
7.2.2 保險福利發(fā)放標準
7.2.3 養(yǎng)老保險基金的管理
7.3 醫(yī)療保險
5
7.3.1 實施范圍和籌資方式
7.3.2 福利標準
7.3.3 醫(yī)療保險的管理
7.4 工傷保險
7.4.1 實施范圍和籌資方式
7.4.2 福利標準
7.4.3 工傷保險的管理
7.5 失業(yè)保險
7.6 社會福利
第8章 轉移支付制度
8.1 上下級政府事權與財權劃分
8.1.1 事權的劃分
8.1.2 財權的劃分
8.2 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的收入劃分方式
8.2.1 互聯(lián)邦財政收入
8.2.2 邦政府財政收入
8.2.3 聯(lián)邦與邦共享收入
8.3 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依據與
主要方式
8.3.1 互轉移支付依據
8.3.2 轉移支付方式(含支付標準)
8.4 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轉移支付的標準和
支付狀況
8.4.1 且轉移支付標準
8.4.2 轉移支付狀況
第9章 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yè)
9.1 國有資產的規(guī)模與產業(yè)分布
9.2 國有資產管理的機構和管理方式
9.2.1 政府管理
9.2.2 國會監(jiān)督
9.3 國有企業(yè)的經營管理狀況
9.3.國有企業(yè)經營管理的多重目標
9.3.2 國有企業(yè)經營管理現狀與改革措施
9.4 國有企業(yè)管理體制
9.4.l 國有企業(yè)組織形式及內部管理制度
9.4.2 政府對國有企業(yè)的管理
9.5 國有企業(yè)收益分配制度
后記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