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春說桃花秋說月:潘政祥詩…
02黑云彩
03共和國歸僑:福建卷
04藏著幽靈的家
05失聯(lián)宇宙:全2冊
06愛你像風走了八千里不問歸…
07明清山東仕宦家族與基層社…
08饅頭山紀事
09難追
10劉胡蘭
鄧實/黃節(jié)主編
繁體豎排文字。十九世紀末,隨著中國國門的洞開,一些有義之士感受到了西方進…
可購
蔡尚思
為了便于現(xiàn)今和未來國內(nèi)外學人了解和研究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文化學術研究百家爭…
郭沫若
一九一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五日,為爭路問題,鬧了四五個月的四川,終竟獨立了?!?/p>
熊十力 著
《原儒》是熊十力先生論述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全書分上卷《原學統(tǒng)》、《原外王…
孔祥驊 著
國學,又可稱國故,是以先秦經(jīng)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
(清)蘅塘退士 編選
《唐詩三百首》晚出于《全唐詩》。編者孫洙(1711-1776),字臨面、號蘅塘退…
任中敏 等選編
本書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詩詞叢書”之一,以隋樹森輯錄的《全元散曲》為底本…
(明)羅貫中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群雄逐鹿中原。經(jīng)過一系列激烈的權術,計謀,武力、人心…
熊良智 選析
《詩經(jīng)》是我國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
(戰(zhàn)國)屈原 著,李誠 譯注
《楚辭》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詩歌作品集?,F(xiàn)在見到的古的本子,是東漢王逸的…
暫缺作者
暫缺簡介...
(清)上疆村民 編選
詞,初稱為曲子或曲子詞,是合樂的唱辭。隋唐時期,來自西域的音樂與民間音樂…
(清)李寶嘉著
《官場現(xiàn)形記》是晚清譴責小說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共五編…
可讀可購
黃侃
黃侃(1886-1935),字季剛,號量守居士,蘄春青石嶺大樟樹人。1900年(光緒…
白玉林, 黨懷興主編
本書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要支柱的十三部經(jīng)典著作進行全面介紹和疏解的一部教材…
李冬青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外語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校學生的外語水平也…
黃侃 批校
《黃侃手批白文十三經(jīng)(上下)》白文斷句,系黃侃先生手稿。侃字季剛,湖北鄿…
黃勇 主編
袁閭琨 主編
紀事本未作為史書的一種體裁,始創(chuàng)于南宋袁樞編纂的《通鑒紀事本末》。在此以…
(清)王永彬 著,孫迅,徐助敏 選譯
讀奇書,長奇智,豐富人生的智慧寶典,玄機深妙的哲理精華,悟徹世事的傳統(tǒng)箴…
佚名 原著,李潤英,陳煥良 注譯
《山海經(jīng)》所具有的集大成之特色,決定了這部書的多樣性、復雜性、兼容性、實…
(清)王先謙 撰
《后漢書集解》,一百二十卷。清末王先謙撰。王先謙(一八四二――一九一七)…
鄒蓉 等譯注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集結孔子言論而成的,內(nèi)容涉及到政治、經(jīng)…
(明)洪應明 著,潘山,高勇 譯注
《菜根譚》原是明代洪應明的一本語錄體作品,在中華文化圈內(nèi)廣泛流傳。正所謂…
木子 編
《朱子家訓》亦稱《朱柏廬治家格言》,簡稱《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純,字致一…
(明)蕭良友 撰
《龍文鞭影》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兒童啟蒙讀物,初由明人蕭良有編撰,后來楊…
(明)程登吉 編著
《幼學瓊林》初為明人程登吉編著,本名《幼學須知》,又稱《成語考》、《故事…
王松
他是中國第一代哈佛留學生。他是“四大家族”的重要成員。共產(chǎn)黨將其列入“必…
(宋)王應麟 等著
在所有的蒙學書中,流行的便是《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了,俗稱“三、…
(南北朝)顏之推 著,肖慧 譯注
《顏氏家訓》全書共二十篇,內(nèi)容涉及相當廣泛,包括修身、養(yǎng)性、治家、為學、…
(明)施耐庵、羅貫中
《水滸傳》本是一部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名著,一百單八將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
王國平
多喇傳楊維楨撰杭城東輝和爾氏奴日多喇,年十九,勤敏謹質(zhì),善事其主。主卒某…
張伯偉 編
ig">《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為年刊,以學術研究為主,收入域外漢籍中有…
(明)洪應明著;馬鳳華,何芹譯評
善用環(huán)境者生機,不善用者殺機。寂寞刺痛心靈的同時,也掘出了生命的泉水。“…
(南宋)宋慈
本書是我國最古老、最完整的一部法醫(yī)檢驗專著。南宋宋慈寫于淳?v七年。即公…
楊焄 撰述
舜是上古傳說中一位圣明的君主,名字叫重華,因為屬于有虞氏部落,所以又被稱…
石方
本課題是研究清朝后期,咸豐十一年(1861年)至宣統(tǒng)末年(1911年)的50年間,…
閻韜
我們要了解傳統(tǒng)文化,首先必須要了解儒家的學術思想。要講儒家的思想,首先便…
楊訥、李曉明
本書為繁體豎排文字。本書收錄歷代詩文四千余篇,全部輯自文津閣本《四庫全書…
呂思勉
此書有益初學之處凡三:切實舉出應讀之書,及其讀之之先后,與泛論大要,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