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是近年來悄然興起的社會思潮。在知識界影響尤其巨大。同早期中國自由主義者:胡適、周作人等人所倡言的自由主義既有聯系,復多差異。但是中國的自由主義不但沒有形成氣候,更遭受新左派的全力圍剿。盡管新左派的理論陳述,不是一個具有理論一致性的、自覺結社的理論闡釋行動。它是一個以某些立論的相對接近而形成的松散的、無明確理論綱領的姿態(tài)與主張的代稱。但是,新左派之間具有明確的理論呼應關系。因此,把它視為一個可以統合解讀的社會思潮是合理的。當下的對陣態(tài)勢是,新左派一方向自由主義一方發(fā)動猛烈攻擊,而后者則處在明顯的守勢。新左派依靠西方學術化集聚的學理資源,仰仗文化多元主義的學術主張和”全球化“時代潮流凸顯的民族性問題意識,將過去激進左派的主張作溫和處理,對自由主義嚴加指責。同新左派激進的、感覺化的論爭方式不一樣的是,自由主義思想者采取的方式要理性和溫和得多。在中國其實有兩種自由主義。90年代以來,在世界范圍內,民族主義、原教旨主義甚囂塵上,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漸漸抬頭,自由主義作為一種思潮是重要的、健康的力量,這是第一種。而在中國自由主義命途多舛,長期受到批評和誤解。本世紀上半期,中國的自由主義則在思想傳播和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方面作了艱苦不懈的努力,但最終以慘敗告終。目前許多人理解的自由主義也是滑向盧梭的專斷主義和柏克的保守主義。這是第二種。正像徐友漁所說的,“把握洛克式的自由主義路向對中國人似乎很難,中國的政治思潮總是習慣于在激進主義和保守主義之間選擇和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