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理一分殊”溯源
二 “理一分殊”的現代解釋
三 理一分殊:從超越到落實
四 同情的了解
五 價值的重建
六 民族與文化認同
七 現代中國人的認同危機
八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
九 傳統(tǒng)·時代·異文化
一○ 傳統(tǒng)的資源與傳統(tǒng)的負擔
一一 中國文化最可貴的價值是人文精神
一二 東方的境界哲學
一三 東方的形上學
一四 中國宗教思想發(fā)展的現象學描述
一五 中國傳統(tǒng)政治的限制
一六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
一七 儒家反對威權
一八 以民為本
一九 民本不等于民主
二○ 儒家亦有超越的一面
二一 儒家傳統(tǒng)的宗教意涵
二二 天人合一與《周易》的四層符示
二三 孟子的心性論
二四 孟子性善論的創(chuàng)造性闡釋
二五 儒家哲學的現代意義
二六 儒家倫理觀在現代的意義
二七 儒家理想與專制王朝
二八 董仲舒與漢代儒學
二九 宋明儒學的特質
三○ 宋明儒與佛道二氏的關系
三一 宋明理學的分系問題
三二 關于“新儒學”的名稱
三三 宋明儒學的現代意義
三四 朱子的理氣二元論
三五 朱子的入手方法
三六 朱子對漢代政治化儒學的解構
三七 對朱子政治思想的現代檢視
三八 由中西比較衡論朱子宇宙論之得失
三九 朱子道德形上學之不足
四○ 朱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
四一 象山心學的三點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