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電子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單片機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書在內容安排上著重考慮以下兩點:首先,單片機技術不斷進步,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技術和新的產品。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增加新的內容,使教學跟上技術的發(fā)展步伐。其二,教育改革對中專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專畢業(yè)生要面對的是生產一線的實際操作。本書針對新的培養(yǎng)目標,力圖滿足培養(yǎng)學生單片機應用能力的教學需要。本書以Intel MCS51系列單片機為教學模型,闡述單片機的一般原理及應用,較為詳細地介紹當前主要單片機廠家的產品系列及發(fā)展動向。主要內容包括:單片機的基本原理、硬件結構、指令系統(tǒng)、接口技術與接口器件、擴展方法、典型應用系統(tǒng)的硬件結構及軟件技術、單片機產品系列介紹;結合每部分內容給出習題。附錄中收入必要的技術資料以備參考。單片機的發(fā)展是從微處理器開始的,從1976年Intel公司推出第一個單片機芯片MCS48以來,至今已有24年歷史了。在這二十多年中,人類社會完成了從工業(yè)社會到信息社會的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在信息處理領域,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單片機把計算機技術及信息處理技術引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由單片機技術所推動的信息處理領域的巨變被稱為“嵌入式信息處理革命”,又叫“嵌入式智能”。“嵌入”意味著“隱藏”或“埋藏”。 “嵌入式信息處理革命”將信息處理埋藏在我們每天使用的產品中。根據(jù)1999年的統(tǒng)計,基于臺式機的通用微處理器(MPU),比如:PENTIUM Ⅱ或PENTIUM Ⅲ等,其年用量約為7500萬片,而單片機的年用量為25億片,是通用微處理器年用量的30倍。可見,單片機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WM〗單片機開發(fā)技術已成為通信專業(yè)、信息處理專業(yè)、自動控制專業(yè)等電子學相關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術。“單片機”這一術語在初期出現(xiàn)時,是相對于當時流行的“單板機”而提出的,主要是強調了其外部形態(tài)的特點。隨著單片機控制功能的強化,“單片機”這一術語的內涵發(fā)生了變化,在外文資料中,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Micro Controller Unit(MCU),即微控制器單元,簡稱微控制器?,F(xiàn)在出于習慣,仍沿用“單片機”這一術語,但應把它理解為“單片微控制器”更恰當。本教材主要是針對中等專業(yè)學校學生編寫的。以目前國內廣泛使用的MCS51系列單片機為教學機型,學習單片機基礎知識,為進入單片機實用接口技術和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奠定基礎。也可以作為從事單片機應用開發(fā)的技術人員的參考書。本教材共分9章。第1章介紹了單片機的發(fā)展過程、主要產品以及單片機的特點、應用領域。第2、5、6章詳細介紹了MCS51單片機的基本配置、系統(tǒng)結構。第3、4章介紹了單片機的指令系統(tǒng)、程序設計的步驟、匯編語言基本編程方法以及單片機匯編語言源程序的編輯和匯編。第7章介紹了MCS51單片機的RAM、ROM、I/O?詰睦┱辜際?。第傟憴{芰說テτ孟低車淖槌桑氐閭致哿說テτ孟低持邢允酒鰲⒓探涌詡際?,D/A、A/D轉換器常用接口芯片以及它們與單片機的硬件接口電路。第9章對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的開發(fā)作了簡要介紹。本教材由李曉荃主編。第1~6章由李曉荃編寫,第7章由陳立芳編寫,第8、9章由魏立東編寫,并由李曉荃統(tǒng)編全稿。王頤擔任本教材的主審。本教材的編、審人員都是多年從事單片機教學和科研的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在內容選擇、章節(jié)安排、示例等方面充分考慮了實際教學的特點。力圖做到內容完整、正確,敘述條理清晰、深入淺出。由于單片機技術日新月異,加之編寫時間倉促,作者水平有限,本書難免存在不足,甚至錯誤之處,懇請讀者指正,以便再版修正,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