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書圣的王羲之后世的書法產生了具大的影響,歷代許多著名的書家?guī)缀鯚o不受其遺澤,遺憾的是經過幾次兵燹浩劫,王羲之的真跡已無一字傳世,我們所能看到的只能是刻本,如《淳化閣帖》中的三卷、《十七帖》、《唐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以及《集王羲之書興福寺半截》等,刻本能保留王字的形體而不說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所幸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字,曾命當時著名的摹書人馮承素依照王羲之的真跡鉤摹下來,這些摹本雖下真跡一等,無疑成為我們研究王羲之書法的重要資料。可以設想王羲之所處的時代去古未遠,其書雖能增損古法,裁成今體,開創(chuàng)出一派妍美流體便的書風,但因其所學,皆漢魏名跡,必定在筆法上還保留著質樸的遺意,雙鉤摹本即能傳形,卻無法將用筆的質感和墨色的變化細膩地表達出來,故我們學習王字筆法,最好還要結合近百年發(fā)現或來出土的殘紙、寫經等魏晉遺跡中去領悟,亦可從唐宋人墨跡中去探討消息(如陸柬之《蘭亭詩》、楊凝式《韭花帖》等),只有這樣,才能對王羲之的書法有所全面的了解。《王羲之傳本墨跡》系“中國碑帖經典”叢書之一。向讀者展示了王羲之傳本墨跡?!锻豸酥畟鞅灸E》跡勻稱,筆勢圓勁流麗,結構布局端莊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