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者論,上自帝王將相、文武官吏、進士舉子,下至商賈伶工、田夫野老、漁父樵子、僧朋道侶、婦女兒童,各種人都喜愛作詩。以題材論,政治軍事、文學歷史、邊塞風情、田園風光、羈旅行役、宮怨閨情、都市里巷,整個社會生活領域都為之掃描覆蓋。以風格論,由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現實主義和不同傾向不同色彩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形成了流派紛繁、名家輩出的局面?;蚝喼?,或繁密,或雄渾,或柔婉,或平淡,或富麗,或謹約,或狂放,展現出千姿百態(tài)的藝術個性。以數量論,清代編《全唐詩》錄詩近五萬首,也只是傳存而并非全貌。明代唐詩研究專家胡震亨就估計起碼佚失了一半。以質量論,在當時已是成群;眾口流傳、國外爭購;如雞林國(即新羅)商人就以重金收購白居易詩歌、今天讀者所喜愛的著名唐人絕句,大體上都是當時風靡全國的流行歌曲的歌詞。魯迅先生甚至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焙蟠膶W史研究中,唐詩與宋詞、元曲同被列為代表一個歷史時期的藝術部類而永遠被人們珍視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