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生產有8000年左右連綿不斷的歷史,其間名窯迭出,佳作不斷。自元末明初以來,出現了一種有意摹仿前代瓷器的特殊品種,這就是人們習稱的“仿古瓷”。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崇古的意趣和牟利的企圖。明代仿古瓷的生產已初步形成規(guī)模,清代康雍乾時期,光緒年問和后來的民國時期,以及本世紀80年代至今,是仿古瓷生產的三個高潮。仿品包羅萬象,種類繁多,有相當一部分技藝精湛,仿肖逼真,真?zhèn)坞y辨,給我們識別和研究古瓷帶來很大的困難。古陶瓷鑒定的主要內容是判窯口、斷時代、辨真?zhèn)巍⒃u優(yōu)劣,其中辨真?zhèn)问亲钪匾囊豁?,也是進行古陶瓷研究的前提。而對于仿品,人們最希望了解的是為什么說它是仿品,或者說從哪些方面能看出它是一件仿品。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找到所仿的母器,即真品。將真品和仿品放在一起對比觀察,二者的區(qū)別即可一目了然。因受工藝條件及文化習俗的限制,各個時期的仿古瓷都有其共性,如果每一時期仿古瓷中的典型制品都能找到其所仿藍本,經過對比分析,找出其規(guī)律,在鑒定古瓷的實際工作中就可以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故宮博物院現藏中國歷代陶瓷約34萬件,其中絕大部分為宋代五大名窯及明、清景德鎮(zhèn)官窯瓷器真品,還有一定數量的歷代仿古瓷。這些仿品涵蓋面廣,從明代至現代自成體系,而且大部分都能與真品相配成對。此次特別從中遴選出103組有代表性的作品,編輯成書,以供讀者研究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