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緒論
1.1國家賠償的涵義與特征
1.2國家賠償的功能與類型
1.3國家賠償的理論依據
1.4國家賠償制度的產生與演變
1.5國家賠償法的概念與淵源
第二章 我 國國家賠償 法的制定
2.1國家賠償立法的世界潮流
2.2我國制定國家賠償法的必要性
2.3我國制定國家賠償法的現實條件
2.4我國國家賠償法的制定過程
2.5我國國家賠償立法中的幾個問題
2.6我國國家賠償法的特色
第三章 總則
3.1總則的地位與作用
3.2國家賠償法的立法目的
3.3國家賠償法的立法依據
3.4國家侵權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
3.5國家侵權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第四章 行政賠償 (一 )
——賠償范圍
4.1行政賠償范圍的概念
4.2行政賠償范圍的立法例
4.3確定行政賠償范圍的制約因素
4.4行政賠償事項的范圍
4.5行政賠償責任的例外
第五章 行政賠償 (二 )
——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5.1行政賠償請求人資格
5.2行政賠償請求人的范圍
5.3行政賠償義務機關的模式及其選擇
5.4我國行政賠償義務機關
5.5立法中有關行政賠償請求人和賠償
義務機關的幾個問題
第六章 行政賠償 (三 )
——賠償程序
6.1行政賠償程序概述
6.2行政先行處理原則
6.3行政賠償請求的提起與受理
6.4行政賠償訴訟
6.5行政追償
第七章 刑事賠償 (一 )
——賠償范圍
7.1刑事賠償范圍的概念
7.2國家承擔刑事賠償責任的事項
7.3國家不承擔刑事賠償責任的事項
7.4民事行政審判賠償責任
第八章 刑事賠償 (二 )
——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8.1刑事賠償請求人
8.2刑事賠償義務機關的模式及其選擇
8.3我國刑事賠償義務機關
第九章 刑事賠償 (三 )
——賠償程序
9.1刑事賠償程序概述
9.2賠償義務機關的先行處理程序
9.3刑事賠償的復議程序
9.4賠償委員會的決定程序
9.5刑事追償
第十章 賠償方式 與計算標準
10.1外國國家賠償的方式
10.2我國國家賠償的方式
10.3中外國家賠償方式的比較
10.4國家賠償方式與民事賠償方式的異同
10.5確定國家賠償標準的原則
10.6侵犯人身自由的賠償標準
10.7侵犯生命健康權的賠償標準
10.8侵犯財產權的賠償標準
10.9國家賠償費用的來源
第十一章 其他規(guī)定與附 則
11.1對名譽權、榮譽權損害的補救
11.2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中
的損害賠償程序
11.3時效概述
11.4國家賠償的時效
11.5涉外國家賠償的原則
11.6附則
第十二章 我 國國家賠償法 的實施
12.1國家賠償法實施的意義
12.2國家賠償法實施的條件
12.3國家賠償法的適用
12.4國家賠償法的效力
12.5國家賠償法實施的幾點建議
附錄 :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二、我國臺灣地區(qū)國家賠償法
三、我國臺灣地區(qū)國家賠償法實施細則
四、日本國家賠償法
五、韓國國家賠償法
六、聯邦德國刑事追訴措施賠償法
七、英國國家賠償制度簡介
八、美國國家賠償制度簡介
九、法國國家賠償制度簡介
十、德國國家賠償制度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