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導論
一 元倫理學與規(guī)范倫理學
二 規(guī)范倫理學與美德論理學
三 倫理學的定義、對象及其研究順序
上卷 元倫理:優(yōu)良道德制定之方法
第一章 元倫理概念:“應該”的概念系統
第一節(jié) 價值
第二節(jié) 善和正當
一 善:內在善與手段善
二 惡:純粹惡與必要惡
三 善與惡的定義
四 正當:道德善
第三節(jié) 應該
一 應該:行為的善
二 應該:客體的屬性
三 應該的類型:道德應該與非道德應該
第四節(jié) 事實
第二章 元倫理確證:“應該”的本體論、認識論、真理論
第一節(jié) 應該的本質:應該究竟存在哪里?
一 三種屬性:固有屬性、關系屬性、事實屬性
二 應該:客體的關系屬性
三 三種謬論:客觀論、主觀論、主客關系論
第二節(jié) 應該的性質:結構與類型
一 應該的結構
二 應該的類型
第三節(jié) 應該的邏輯:“應該”與“是”的關系
第四節(jié) 應該的意識:真假與對錯
一 “應該與是”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判斷與真實判斷以及評價與描述
二 應該意識的真假對錯之確證
第五節(jié) 元倫理的確證理論
一 自然主義
二 直覺主義
三 情感主義
四 規(guī)定主義
五 描述主義
第六節(jié) 結論:應該的本體論、認識論、真理論確證之統一
中卷 規(guī)范倫理:優(yōu)良道德之制定
第一篇 道德主體:社會為何制定道德
第三章 道德概念
第四章 道德本質:起源和目的
第五章 道德終極標準
第二篇 道德實體:倫理行為事實如何
第六章 倫理行為概念:人性概念分析
第七章 倫理行為原動力:人性定質分析
第八章 倫理行為目的和手段:人性定量分析
第三篇 道德價值:倫理行為應該如何
第九章 道德總原則:人性善惡分析
第十章 公正:社會治理的最重要道德原則
第十一章 平等:最重要的公正
第十二章 人道:社會治理的最完美道德原則
第十三章 異化:最根本的不人道
第十四章 幸福:善待自己的普遍原則
第十五章 貴生:善待自己的根本原則
第十六章 道德規(guī)則
下卷 美德倫理:優(yōu)良道德之實現
第十七章 良心與名譽
第十八章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