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臨床醫(yī)學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第2版)

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第2版)

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第2版)

定 價:¥26.70

作 者: 王玢,左明雪主編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臨床醫(yī)學

ISBN: 9787040094282 出版時間: 2001-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51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由王玢教授、左明雪教授主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三所教育部直屬重點師范院校生理學教授參與編寫的《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第2版)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教委重點教材。其第1版自1985年首次發(fā)行以來,被許多高等院校所采用,并于1992年獲國家教委第二屆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第2版在保持第1版編排體系的基礎上,對各章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充實、更新和調整。修訂后的教材更加注重體系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內容的先進性,同時特別注重對基礎理論闡述的深度和廣度,使全書在分子、細胞、器官和系統(tǒng)的不同水平有機貫穿著生理科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即穩(wěn)態(tài)、調控和功能的整合機制。與第1版相比,第2版主要有以下特點:①全書總計78萬字,較第一版增加約17萬字,對大多數(shù)章節(jié)的內容均作了不同程度的擴展,教師可根據(jù)各自學校生理學課程學時數(shù)的要求,選擇講授其中某些內容,同時,篇幅和內容的擴展有利于學生自學;②第2版插圖總計315幅,其中約1/3是新圖,具有較高的質量,直觀性強;③感覺器官、血液、血液循環(huán)、呼吸、內分泌和生殖等6章均重新編寫,其中血液一章增加了較大篇幅的免疫系統(tǒng)知識;④所有章節(jié)均補充了近年來生理科學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特別補充了較多細胞和分子水平的新內容;⑤考慮到師范院校生理學課程的特殊要求,除保留第1版的“生長和發(fā)育”一章外,還在有關章節(jié)編入了青少年生理特征及生長發(fā)育方面的基本知識;⑥書后增加了人體正常生理數(shù)值表和重要名詞索引,便于讀者查閱。本書適合作為不同層次的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院校作為基礎課教材,也可供相關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第2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研究的對象、任務和方法
(一)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
(二)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研究的方法
二、生理學的門類及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一)生理學的門類
(二)生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三、生理學的產生和發(fā)展
(一)古代和中世紀的生理學知識
(二)近代生理學的發(fā)展
(三)中國現(xiàn)代生理學的產生和發(fā)展
四、生命現(xiàn)象的基本生理特征及生理機能的調節(jié) 
(一)生命現(xiàn)象的基本生理特征
(二)生理機能的調節(jié) 
(三)穩(wěn)態(tài)
第二章 神經肌肉組織的一般生理
第一節(jié) 神經和肌肉的興奮和興奮性
一、神經和肌肉屬于可興奮組織
(一)活組織可對刺激作出反應
(二)神經和肌肉的反應表現(xiàn)為興奮
(三)興奮的引起取決于組織本身的機能狀態(tài)和刺激的特征
(四)可興奮組織的興奮性
二、神經和肌肉細胞具有跨膜電位
(一)生物電現(xiàn)象的研究
(二)損傷電位是跨膜電位的表現(xiàn)
(三)靜息電位是膜在靜息狀態(tài)下的跨膜電{立
(四)可興奮細胞興奮時跨膜電位表現(xiàn)為動作電位
三、鋒電位是興奮過程的必然表現(xiàn)
第二節(jié) 細胞的跨膜物質轉運和信號傳遞功能
一、細胞膜的分子結構模式:以脂質雙分子層為基架鑲嵌著各種蛋白分子
二、細胞通過跨膜物質轉運實現(xiàn)與周圍環(huán)境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一)單純擴散遵循單純的物理學規(guī)律
(二)易化擴散須由載體或通道介導
(三)主動轉運以細胞本身耗能實現(xiàn)逆濃度梯度轉運為特征
(四)大分子物質團塊經由入胞和出胞機制轉運
三、大多數(shù)化學性調節(jié) 因子藉助跨膜信號傳遞功能引起靶細胞的功能變化
(一)由本身帶有離子通道的受體蛋白質完成跨膜信號傳遞
(二)與G蛋白偶聯(lián)的受體及其介導的跨膜信號傳遞
(三)原癌基因可作為
第三信使參與跨膜信號傳遞
第三節(jié) 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
一、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均以膜兩側離子的不均勻分布為基礎
(一)靜息電位主要是由于K通過K通道擴散形成的
(二)動作電位主要是由№、K通道介導跨膜信號傳遞而形成的
(三)通道電流可應用電壓鉗技術和膜片鉗技術進行觀察
二、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是一系列復雜的電反應過程
(一)閾下外向電流引起電緊張性局部反應
(二)局部反應隨刺激強度增強而達到閾電位水平時即爆發(fā)沖動
(三)沖動一旦產生即能向遠處作非遞減性傳導
三、神經干復合動作電位是神經干內許多神經纖維電活動成分的總和
(一)神經干包含各類顯示不同動作電位的神經纖維
(二)神經纖維可根據(jù)其電生理特性或纖維直徑進行分類
(三)神經干復合動作電位可因記錄方法不同而顯示單相或雙相兩種形式
第四節(jié) 興奮由神經向肌肉的傳遞
一、神經肌肉接頭的結構和機能特征表明它屬于化學性突觸
二、神經肌肉傳遞是電信號一化學信號一電信號的復雜轉換過程.
(一)終板電位是介于神經沖動和肌鋒電位的中間過程
(二)終板電位是由乙酰膽堿作用于終板膜而產生的
(三)微終板電位的發(fā)現(xiàn)導致“量子釋放”理論的提出
第五節(jié) 肌肉的收縮
一、骨骼肌纖維肌原纖維和肌管系統(tǒng)構成
(一)肌原纖維由高度有序排列的粗肌絲和細肌絲構成
(二)肌原纖維為膜狀微管結構所環(huán)繞
二、肌肉收縮是Ca觸發(fā)肌絲滑行的結果
(一)ca2是骨骼肌興奮一收縮的偶聯(lián)因子
(二)兩種肌微絲所含蛋白質的不同分子特性是肌絲滑行的分子基礎
(三)肌絲滑行導致肌小節(jié) 縮短
三、多種影響因素導致肌肉收縮的不同外在表現(xiàn)
(一)肌肉收縮的基本形式:等張收縮和等長收縮
(二)肌肉收縮具有空間和時間總和的特性
(三)肌肉收縮的機械功取決于負荷量和收縮速率
第三章 中樞神經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總論
一、概述
(一)神經系統(tǒng)的意義
(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分部及整合作用
二、神經元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
(一)神經元
(二)突觸
(三)中樞遞質
(四)神經膠質的機能
三、反射活動
(一)反射
(二)反射弧
(三)反射的分類
(四)中樞神經元的聯(lián)系方式
(五)反射活動的基本特征
(六)反射活動的協(xié)調
第二節(jié) 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運動機能的
控制和調節(jié) 
一、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 
(一)脊髓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 
(二)腦干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 
(三)姿勢反射
(四)大腦皮層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 
(五)基底神經節(jié) 的機能
(六)小腦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 
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 
(一)自主神經系統(tǒng)概述
(二)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傳遞
(三)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內臟機能的調節(jié) 
第三節(jié)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感覺機能
一、概述
(一)感覺的生物學意義與感覺的分類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二、感覺的傳入途徑
(一)外周的感覺神經
(二)脊髓的感覺傳人通路
(三)頭面部感覺的傳導途徑
(四)特異性投射系統(tǒng)及非特異性投射系統(tǒng)
(五)丘腦的感覺機能
三、大腦皮層的感覺分析功能
(一)大腦皮層的結構特點
(二)大腦皮層的感覺代表區(qū)
四、軀體和內臟感覺
(一)軀體感覺
(二)內臟感覺
第四節(jié)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高級機能
一、概述
(一)中樞神經系統(tǒng)高級機能的范疇
(二)中樞神經系統(tǒng)高級機能的研究方法
二、大腦皮層的生物電活動
(一)腦電圖與皮層腦電圖
(二)正常腦電圖的基本波形
(三)腦電波形成的原理
(四)皮層誘發(fā)電位
三、條件反射學說
(一)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
(二)條件反射的建立
(三)暫時聯(lián)系的接通
(四)條件反射的抑制
(五)動物的神經型與神經癥
(六)人類高級神經活動的特征
四、覺醒與睡眠
(一)覺醒狀態(tài)的維持
(二)睡眠及其發(fā)生原理
五、學習與記憶
(一)研究學習與記憶的意義
(二)學習與記憶的定義
(三)學習的類型
(四)記憶的類型及特征
(五)長期記憶形成的過程
(六)記憶障礙
(七)學習和記憶的原理
第四章 感覺器官
第一節(jié) 視覺器官
一、眼是由多個折光界面和折光介質組成的折光系統(tǒng)
(一)眼的折射系統(tǒng)可用簡約眼模型表述
(二)折光系統(tǒng)的折射率可因晶狀體和瞳孔的調節(jié) 而改變
二、人和大多數(shù)脊椎動物的視網(wǎng)膜存在兩種感光換能系統(tǒng)
(一)所有脊椎動物的視網(wǎng)膜均具有相同的組構模式
(二)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分別構成不同的感光系統(tǒng)
三、感光換能機制的
第一步:視色素的光化學變化
四、視網(wǎng)膜的信息處理:由感受器電位到編碼的神經沖動
(一)脊椎動物的光感受器電位顯示為分級的超極化電位
(二)cGMP是光感受器光電換能的信使
(三)視網(wǎng)膜對圖像信息進行了初步處理
五、視網(wǎng)膜電圖是視網(wǎng)膜各類細胞對光照的總和電反應
六、視覺的中樞機制
第二節(jié) 聽覺器官
一、聲音刺激、聽力和聽閾
二、聲音的傳遞
三、耳蝸對聲音的感受和分析
(一)耳蝸的結構特點
(二)耳蝸對頻率分析的機制
(三)基底膜的振動和毛細胞的作用
(四)耳蝸的生物電現(xiàn)象——微音器電位與耳蝸神經動作電位
四、聽覺中樞生理
(一)聽覺上行傳導路
(二)聽覺的傳出控制
(三)聽覺中樞細胞的音頻區(qū)域定位
(四)聽覺中樞細胞功能活動
第三節(jié) 前庭器官
一、前庭器官的位置和結構
二、前庭器官的適宜刺激和它的
作用
三、眼震顫及其他有關反射
第四節(jié) 嗅覺與味覺器官
一、嗅覺
二、味覺
第五章 血液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體液和內環(huán)境
二、血量
三、血液的主要生理機能
(一)運輸機能
(二)防御機能
(三)止血機能
(四)維持穩(wěn)態(tài)
第二節(jié) 血液的組成及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組成
二、血液的物理特性
(一)顏色
(二)密度
(三)粘滯性
(四)紅細胞沉降率
三、血漿
(一)血漿的化學成分
(二)血漿滲透壓
(三)血漿的酸堿平衡
第三節(jié) 血細胞生理
一、紅細胞
(一)紅細胞的形態(tài)、數(shù)量和機能
(二)紅細胞脆性和溶血
(三)紅細胞的生成與破壞
二、白細胞生理
(一)白細胞的形態(tài)、數(shù)量和分類
(二)白細胞功能
(三)白細胞的破壞與生成的調節(jié) 
三、血小板
(一)血小板的形態(tài)、數(shù)量和機能
(二)血小板的生成調節(jié) 
第四節(jié) 血液凝固
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一)血小板參與了全部血凝過程
(二)血小板釋放的凝血物質及其功能
二、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的溶解
(一)血凝的基本過程及其原理
(二)抗凝系統(tǒng)
三、纖維蛋白溶解
第五節(jié) 免疫系統(tǒng)
一、免疫防御機能
(一)非特異性免疫
(二)特異性免疫
二、B細胞的功能
(一)抗體
(二)補體系統(tǒng)
三、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
(一)主動免疫
(二)克隆選擇理論
(三)被動免疫
四、T細胞的功能
(一)T細胞的分類和功能
(二)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
(三)抗原的遞呈和識別
第六節(jié) 血型與輸血原則
一、人類的血型
二、AB0血型
三、Rh血型
四、白細胞血型
五、輸血的意義及輸血原則
第六章 血液循環(huán)
第一節(jié) 心臟生理
一、心肌的電活動
(一)心肌電活動的離子基礎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心電圖
二、心動周期
(一)心動周期和心率
(二)心臟泵血的過程
(三)心動周期與心電圖和心音的關系
三、心輸出量及其影響因素
(一)心輸出量
(二)搏出量的調節(jié)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