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是運用一定的方法,通過獲取資產及其相關的市場信息,來確定資產的合理價值。資產評估的質量在某種程序上取決于資產評估結果的市場合理性。收益法是根據資產具有未來收益的本質特性,對資產未來收益進行折現(xiàn),從而確定資產評估價值的一種方法。實踐證明,使用收益法進行資產評估,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單一運用成本法所產生的評估價值畸高畸低,與市場價值不相符的弊端,從而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國有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國有企業(yè)的改革,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企業(yè)價值評估國際上常用的是收益法。收益法是根據資產未來預期收益、按適當?shù)恼郜F(xiàn)率或資本化率折算成現(xiàn)值,并以此收益現(xiàn)值作為資產評估值。收益法以資產獲利能力為基礎、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值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以本求利,將利還本”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基本動因,投資者購買或投資某企業(yè),不僅要看建成未來收益風險的大小。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大和加深,特別是加入WTO后,我國經濟將逐步與世界經濟濟融合,客觀上對資產評估業(yè)提出了與國際貫例接軌的要求。因此,資產評估推廣收益法已成為評估實踐發(fā)展的需要。收益法的應用,需要比較發(fā)達和成熟的資本市場,需要評估人員精湛的專業(yè)知識。然而,收益法在我國的評估理論和實踐中都很薄弱,收益法的推廣在理論和實踐中都遇到了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