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我們曾經喊出一個口號:“質量就是生命?!痹S多年過去了,我們對質量的認識確實有很大提高。我們希望有高質量的商品,我們渴望有高品質的生活,尤其是那些CEO、生產主管們,改進生產和管理質量更是他們孜孜以求的目標。然而事情總是這樣,當我們處處高喊:“質量!質量!”的時候,也恰恰是感到質量匱乏,質量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只有當我們全然忘記了“質量問題”,我們才能進入一個“質量時代”,因為那時候我們已經將質量意識真正“內化”到了生命當中。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當那些CEO和主管們苦心孤詣試圖進行質量改進工作的時候,總會碰到樣那樣的困擾,其結果是,為了達到預期的目標,必須付出不亞于目標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于是,實現(xiàn)一種真正的高效率、高質量,便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樓”。本書要探討和論證的正是使“無困擾的質量管理藝術”得以達成的方法。作者菲利普·克勞士比有著諸如“美國最著名的質量管理家”、“全球質量運動的推動者”之類的顯赫頭銜,但我們更看重一家美國雜志給他的評價—“改變了美國人做人做事的方式”。作者從28年的質量管理和教育生涯中所遇到的無數(shù)案例入手,以清晰、實用、極富邏輯性的方式精確地揭示出“質量改進”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包括:什么是質量?什么是質量系統(tǒng)?什么是績效標準?如何衡量質量標準?對管理者而言達到質量改進的基本要素:決心、教育手段和實施步驟。作者的這套方法曾經幫助過包括ITT、摩托羅拉、惠普和施樂在內的數(shù)百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實現(xiàn)質量改進和免除困擾,而以他名字命名為“克勞士比學院”也成為一家全球化的卓越的教育培訓機構,數(shù)百名專家和員工活躍在世界五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