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爾克這兩篇論羅丹的文章都是舊譯(第一篇更早,似乎是1929年,當譯者還在國外留學的時候),因此,在這里都作了一些修改,其中有些幾乎等于再譯。里爾克(Raina Mania Rilke 1875—1926)是奧地利一位杰出詩人,對歐洲詩壇影響相當大。由于他本人受法國象征主義的影響頗深,他的思想本質是唯心主義的。幸而他從青年走人中年的歷程中,接觸了歐洲現(xiàn)代最偉大的雕塑家羅丹的光輝充實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心悅誠服,競不惜到巴黎去自薦作雕塑家的義務秘書,在羅丹的工作室里服務了幾近十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才忍痛離開[據(jù)《外國名作家傳》,里爾克于1905—1906年給羅丹當了八個月秘書]。如果愛的基礎是了解,“越了解就越愛”,正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一位大師達·芬奇說的。那么,里爾克這兩篇文章(盡管其中有不少唯心主義的色彩)對于羅丹、對于他的為人和作品,其了解之深刻和透徹自不待言。專注的讀者將在這里找到源源不竭的精神上的啟迪和靈感——不獨關于羅丹的,不獨關于造型藝術的,而是整個精神上的啟迫和靈感——是可以斷言的。梁宗岱1962年秋于廣州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