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介紹了包豪斯的創(chuàng)辦過程及其創(chuàng)始人;包豪斯各歷史階段的教學情況;曾在該校任教的世界著名建筑設計大師和藝術家的思想傾向、理論著述和教學方法;以及包豪斯對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運動的巨大貢獻和深遠影響。適合全國各工業(yè)和藝術部門的設計人員高等院校設計專業(yè)和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師生,以及廣大讀者閱讀。德國魏瑪市的 “公立包豪斯學?!保⊿taatliches Bauhaus)的簡稱,后改稱“設計學院”(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習慣上仍沿稱“包豪斯”。包豪斯是德語Bau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筑)一詞倒置而成。以包豪斯為基地,20世紀20年代形成了現(xiàn)代建筑中的一個重要派別──現(xiàn)代主義建筑,主張適應現(xiàn)代大工業(yè)生產和生活需要,以講求建筑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為特征的學派。包豪斯一詞又指這個學派。 W.格羅皮烏斯1919年任魏瑪實用美術學校校長時,該校同魏瑪美術學院合并成為一專門研究建筑設計和工業(yè)日用品設計的學院,取名“公立包豪斯學?!保窳_皮烏斯擔任校長。包豪斯教師陣容整齊,人才輩出。1925年,包豪斯由于在學術見解上同當?shù)孛靼l(fā)生分歧,遷至德紹,改名為“設計學院”。1928~1930年瑞士建筑師H.邁耶任院長,1930~1932年L.密斯·范·德·羅任院長。包豪斯于1932年遷柏林,不久停辦。教師大多流往國外,包豪斯的學術觀點和教育觀點隨之傳播四方,一度為歐美許多大學所采納。 包豪斯提倡客觀地對待現(xiàn)實世界,在創(chuàng)作中強調以認識活動為主,并且猛烈批判復古主義。它主張新的教育方針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認識生活,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時代并具有表現(xiàn)這個時代的能力為原則。它認為現(xiàn)代建筑猶如現(xiàn)代生活,包羅萬象,應該把各種不同的技藝吸收進來,成為一門綜合性藝術。它強調建筑師、藝術家、畫家必須面向工藝;為此,學院教育必須把車間操作同設計理論教學結合起來;學生只有通過手眼并用,勞作訓練和智力訓練并進,才能獲得高超的設計才干。 學院的教學計劃分三個階段:① 預科教學(六個月)。在實習工廠中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形式特征;同時還上一些設計原理和表現(xiàn)方法的基礎課。② 技術教學(三年)。學生以學徒身分學習設計,試制新的工業(yè)日用品,改進舊產品使之符合機器大生產的要求。期滿及格者可獲得“匠師”證書。③ 結構教學。有培養(yǎng)前途的學生,可留校接受房屋結構和設計理論的訓練,結業(yè)后授予“建筑師”稱號。在教學方法上包豪斯認為指導如何著手比傳...[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