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雨腥風來天半,知向誰邊?
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勢力公開叛變革命,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周恩來領導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遭到敵人的殘酷鎮(zhèn)壓,失敗了。
周恩來等強烈批評中央的右傾錯誤,提出“迅速出師討伐蔣介石”的建議,由于陳獨秀等人的反對而沒有被采納。
周恩來又提出一個挽救革命的計劃——以動湖南農民武裝暴動,由于國際代表的極力反對而被取消了。
2 警告——南昌起義領導人受“處分”
國共公裂了,沒有別的出路,中共中央決定舉行南昌起義。周恩來任前委書記,直接負責起義的發(fā)動和領導工作。
“八一”一聲槍響,起義軍很快占領南昌城。部隊南下廣東,沿簽字困難重重,在敵人重兵截擊下,終于在潮汕失敗。
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它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開辟了一個新時期。周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榮締造者之一。
3 一道難題:解決“朱毛之爭”
4 米夫說:對周恩來“應該打他的屁股,但也不是要他滾蛋”
5 在龍?zhí)痘⒀ㄖ?br />6 長征不是難堪日,統(tǒng)帥方為大問題
7 勞山槍聲: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前奏
8 “我對這樣做客,實在疲倦了”
9 誰料想:“東交民巷八號車水馬龍”
10 他們“要炸的是周恩來”
11 一盤難下的棋:反對“左”傾冒進,還是反對右傾保守?
12 “我總理沒有當好,讓百姓挨了餓”
13 “撥亂反正”的政治勇氣:為知識分子“脫帽加冕”
14 萬里尋友誼,患癱見真誠
15 沒想到,“中國的赫魯曉夫”是指劉少奇
16 “我不入虎穴,誰入虎穴”
17 奪權不能看成到處都是“走資派”
18 “二月逆流”的總根子——姚文元的一根大棒
19 “伍豪事件”——江青射來的一支毒箭
20 “外交大權屬中央,不能奪!”
21 副統(tǒng)帥謀反,“事后說來驚險得很”
22 批極左,還是批極右?在如履薄冰的日子
23 “組閣”:明流與暗流的較量
24 “反對經驗主義”——張春橋的險惡用心
25 “馬克思的‘請貼’,我已經收到了”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