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

定 價:¥53.00

作 者: 徐耀耀,徐高祉主編;鄧愛紅等編寫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高等師專教材
標 簽: 古代史 中國

ISBN: 9787561708002 出版時間: 2001-11-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1cm 頁數: 473 字數: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史所跨越的時空距離極大,內容豐富而復雜,學習難度較高。學習中國古代史最根本的方法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為此,必須認真學習重要的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的著作和鄧小平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同中國歷史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觀點和材料的統一,根據不同的時間、條件來具體分析歷史事件和評價歷史人物,正確地揭示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學習中國古代史的鑰匙。同時要防止教條主義、簡單化的傾向,也要反對否定馬克思主義的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學習中國古代史,要刻苦讀書。歷史不能重現,也無法實踐。中國古代史的史實主要根據古代史籍和考古發(fā)掘的材料??炭嘧x書應當成為學習中國古代史的重要方法。讀書首先要下功夫攻讀中國古代史的教材,那種輕視教材、不讀教材的態(tài)度是不對的。讀教材要踏踏實實掌握基本史實、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并準確地掌握歷史事件的時空聯系,融會貫通。在這個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選讀有關參考書籍和論文,開闊視野,拓寬思路。讀書要學會借助于字(辭)典、歷吏大事年表和歷史地圖等工具書,以排除學習障礙。讀書要記筆記、作卡片,尤其是對感興趣的問題更要做好筆記。讀書要勤問善思。對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要及時詢問釋疑;對于中國古代史中的學術爭論,要用科學的態(tài)度去思考研究,去粗取精,加以吸收。這對提高學習質量很有幫助。學習中國古代史,還必須認真學好歷史學科的其他課程,如學習中國古代史要閱讀古籍,要具備一定的古漢語和古籍知識,應當認真學習《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和選讀》,否則就無法接觸原始資料,加深對中國古代史的理解。學習中國古代史,要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的學習方法。只有掌握了它,才能提高認識中國古代史的能力,避免學習中的囫圇吞棗和死記硬背。目前課堂教學仍是學員學習中國古代史的主要途徑,因此要重視課堂學習,認真聽講,認真記筆記,認真參加課堂討論。這是保證學習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古代史》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三編 封建社會(下)
    第九章 隋朝
    第一節(jié) 隋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一、隋朝的建立和統一
    二、政治制度的改革
    三、經濟制度的改革
    四、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五、隋和周邊各族
    六、隋朝的文化
    第二節(jié) 隋朝的滅亡
    一、隋煬帝的暴政
    二、隋末農民大起義
    三、隋朝的滅亡
    第十章 唐朝
    第一節(jié) 唐朝前期的政治
    一、唐朝的建立和“貞觀之冶”
    二、唐初的政治經濟措施
    三、武則天和武周政權
    四、唐玄宗的改革和“開元盛世”
    第二節(jié) 唐朝社會經濟的繁榮
    一、農業(yè)的發(fā)展
    二、手工業(yè)的興盛
    三、城市、商業(yè)和交通
    四、唐后期南方經濟的發(fā)展
    五、唐朝的社會生活習俗
    第三節(jié) 唐朝與邊疆各族
    一、突厥
    二、薛延陀和回紇
    三、吐蕃
    四、南詔
    五、靺鞨和渤海國
    第四節(jié) 唐朝的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一、唐是亞非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二、唐同朝鮮的往來
    三、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四、唐和印度的交往
    五、唐與中亞、西亞、北非諸國
    第五節(jié) 安史之亂和唐朝的衰落
    一、安史之亂和藩鎮(zhèn)割提
    二、宦官專政和朋黨之爭
    三、均田制的破壞和地主田莊的發(fā)展
    四、兩稅法
    第六節(jié) 唐末農民大起義
    一、唐末社會矛盾的激化
    二、大起義的前奏
    三、黃巢大起義
    四、唐王朝的滅亡
    第七節(jié) 唐代的文化
    一、宗教和哲學
    二、經學與史學
    三、文學
    四、藝術
    五、科學技術
    第十一章 五代十國和遼
    第一節(jié) 五代十國和周世宗的改革
    一、五代的更替
    二、五代的政治和北方人民的苦難
    三、十國的分裂
    四、南方經濟的發(fā)展
    五、周世宗的改革
    第二節(jié) 遼的政治和經濟
    一、契丹興起和遼的建立
    二、遼的政治制度
    三、遼的社會經濟
    四、五代十國時期的文化
    第十二章 北宋和遼、夏、金
    第一節(jié)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和統一
    二、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三、王小波、李順起義
    第二節(jié) 北宋的經濟
    一、土地制度和租佃關系
    二、賦役制度
    三、北宋社會經濟的繁榮
    第三節(jié) 北宋與遼、西夏的關系
    一、北宋與遼的關系
    二、西夏的建立和政治經濟
    三、北宋與西夏的關系
    第四節(jié) 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
    一、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
    二、慶歷新政
    三、王安石變法
    四、宋江和方臘起義
    第五節(jié) 金的建立和遼、北宋的滅亡
    一、女真族的興起和金的建國
    二、宋、金滅遼和西遼的建立
    三、北宋滅亡
    第六節(jié) 北宋、遼和西夏的文化
    一、哲學和宗教
    二、文字和文學藝術
    三、教育
    四、史學和類書
    五、科學技術
    第十三章 南宋和金
    第一節(jié) 南宋軍民的抗金斗爭
    一、南宋的建立和北方軍民的抗金斗爭
    二、岳飛抗金與紹興和議
    三、鐘相、楊么起義
    第二節(jié) 南宋的社會經濟
    一、南宋的腐朽統治
    二、南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三、宋代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第三節(jié) 金朝的政治和經濟
    一、金朝封建統治的確立
    二、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三、紅襖軍起義
    第四節(jié) 南宋和金的文化
    一、哲學和宗教
    二、文學藝術和書院教育
    三、史學
    四、科學技術
    第十四章 元朝
    第一節(jié)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統一
    一、蒙古族的興起和蒙古汗國的建立
    二、蒙古滅西夏和三次西征
    三、忽必烈與元朝的建立
    四、蒙宋戰(zhàn)爭和元朝的統一
    第二節(jié) 元朝的政治和經濟
    一、元朝的統治機構與各項制度
    二、民族政策和對邊疆地區(qū)的管理
    三、元朝的社會經濟
    四、元朝的對外關系
    第三節(jié) 元末農民大起義
    一、元末社會矛盾的激化
    二、紅巾軍大起義
    三、張士誠、方國珍的武裝割據
    四、朱元璋起義和元朝的滅亡
    第四節(jié) 元朝的文化
    一、哲學與宗教
    二、史學
    三、語言、文學和藝術
    四、科學技術
    五、教育
    第十五章 明朝
    第一節(jié) 明朝前期的政治和經濟
    一、專制主義政治的高度強化
    二、靖難之役和明成祖繼續(xù)加強封建專制統治
    三、明初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四、明朝的社會生活習俗
    第二節(jié) 明朝的民族關系
    一、瓦刺的興起與土木之變
    二、明與西北地區(qū)各族的關系
    三、明與西南地區(qū)各族的關系
    四、明對西藏的管轄
    五、明對臺灣的管轄
    六、滿族的興起和后金的建立
    第三節(jié) 明朝中期的張居正改革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一、明中期社會矛盾的加深
    二、張居正改革
    三、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四、城鎮(zhèn)人民的反礦監(jiān)、稅監(jiān)的斗爭
    第四節(jié) 明朝的對外關系
    一、明初的海禁和朝貢貿易
    二、鄭和下西洋
    三、華僑對南洋地區(qū)的開發(fā)
    四、東南沿海軍民的抗倭斗爭
    五、援朝戰(zhàn)爭
    六、中國人民反對西方殖民者的斗爭
    第五節(jié) 明末農民大起義
    一、明后期的黑暗統治
    二、農民大起義
    三、大西、大順政權的建立
    四、李自成占領北京和明朝滅亡
    五、清兵入關和農民起義的失敗
    第六節(jié) 明朝文化
    一、哲學思想
    二、教育
    三、史學和圖書的整理
    四、文學藝術
    五、科學技術
    第十六章 清朝(鴉片戰(zhàn)爭前)
    第一節(jié) 清初的統治政策和各地的抗清斗爭
    一、清朝入關后的統治措施
    二、各地的抗清斗爭
    三、鄭成功的抗清和收復臺灣
    第二節(jié) 專制主義統治的高度加強
    一、專制主義的封建統治機構
    二、軍事制度和刑法
    三、思想文化上的專制主義的統治
    第三節(jié) 清朝的社會經濟
    一、清朝前期恢復和發(fā)展生產的措施
    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三、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fā)展
    四、清朝的社會生活習俗
    第四節(jié) 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
    一、平定“三藩”和統一臺灣
    二、對蒙、藏、疆地區(qū)的管轄
    三、改土歸流政策
    四、對南海諸島的管轄
    五、抗擊沙俄的侵犯
    六、清朝的疆域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
    第五節(jié) 鴉片戰(zhàn)爭前夕的清政府
    一、清朝統治的衰弱
    二、各族人民的武裝起義
    三、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四、清朝抵制西方侵略者的斗爭
    第六節(jié) 清朝(鴉片戰(zhàn)爭前)的文化
    一、哲學思想和政治思想
    二、考據學、史學和圖書編纂
    三、文學和藝術
    四、科技和建筑
   參考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