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中圖法》第四版在第三版的基礎上,采用社學的修訂方法,系統(tǒng)整理用戶意見。經過對修訂稿的反復審核與修改,《中圖法》第四版在科學性、實用性方面都較第三版有明顯的提高。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堅持調查研究、尊重用戶意見。整個修訂過程都貫徹了對國內外分類法及分類理論,分類號標引頻率、學科發(fā)展和文獻出版實際的調查研究,從而為修訂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對三個重點大類、即F、TN、TP,進行了系統(tǒng)的擴充和局部結構的調整,使之更臻完善。3、根據(jù)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文獻出版的情況,全面審查了各級類目及其注釋,對近來出現(xiàn)的新學科、新事物、新主題,適用多種手段進行全面增補,大大提高了《中圖法》對新學科、新主題的涵蓋能力。4、為提高《中圖法》的規(guī)范程度,對類名、類目注釋進行了全面規(guī)范化處理。5、類目注釋范圍和詳細程度、類目間的參照度,較第三版有了提高。6、在修訂技術方面,有了新的發(fā)展。如增加沿革注釋,增設居中類目,標識停用大類,法律類第二分類體系采用雙字母標記,擴大字母標記法和組配編號的使用范圍,對部分交替類目加以細分(為滿足專業(yè)圖書情報部門類分文獻的需要),在各大類之前增編大類說明等等。這些技術措施大大提高了《中圖法》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7、在A大類為鄧小平理論及其著作研究立類,增加了勞動科學、世界種族和民族復分表,對各通用復分表加以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