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xué)藝術(shù)傳記人物總傳中國古代名人自傳選

中國古代名人自傳選

中國古代名人自傳選

定 價:¥14.00

作 者: 陳蘭村編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名人

ISBN: 9787500623939 出版時間: 1997-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9cm 頁數(shù): 34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精選中國古代名人所寫自傳35篇,起自漢代,迄于清末;其作者上自帝王、臣僚,下至隱士、僧侶,而以文學(xué)家居多。由于作者為傳主本人,因而便于自明心跡,或述志抒懷,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事業(yè)追求,或記述自己的道德情操,總結(jié)人生經(jīng)驗。又由于各人的社會地位、人生道路和寫作風(fēng)格不同,有的直陳其事,慷慨激昂;有的胸懷坦蕩,無所忌諱;有的幽默風(fēng)趣,寓莊于諧;有的命運多舛,悲憤凄惻,各以生動傳神的筆墨,刻畫傳主本人的不同性格。每篇附有作者小傳、注釋、譯文和評析,可供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古代名人自傳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自傳,簡要地說是個人自敘生平的一種寫作樣式。能夠
   真實地而且藝術(shù)地記敘自己的實際人生的作品,可稱為自
   傳文學(xué),它屬于傳記文學(xué)的一類。由于作者、時代與國情的
   不同,尤其是時代的不同,古今中外的自傳在內(nèi)容與形式上
   有很大的差別。中國古代的自傳,一般篇幅短,生平材料不
   全,多述志抒情,語言較精美。中國現(xiàn)代或外國的自傳,篇幅
   一般較長,生平經(jīng)歷較詳細。各種自傳盡管有千差萬別,但
   相同的一點都是作者自述生平經(jīng)歷,作者與傳主是同一個
   人。這是它不同于他傳的獨特性
   根據(jù)自傳在傳記體中的獨特性,完整意義上的自傳內(nèi)
   涵應(yīng)包括四個方面的意思:第一,生平事跡要真實,這也是
   一般傳記首先具備的特點;第二,材料有多少的不同,但都
   要寫出自我的性格,尤其要畫出自己的靈魂。當(dāng)然材料全
   面,更便于讀者對自己“全人”的了解;第三,對自己所處的
   人際關(guān)系及自身在所處的社會生活、歷史發(fā)展中的地位與
   作用有較客觀的公允的評價;第四,要有文學(xué)性,尤其是語
   言要精美。這四個方面中,第三點是尤其要重視的。如欲對
   自己作出客觀而公允的評價,必須超越本身主觀的局限才
   能達到,而寫自己的傳一般很不易達到這種境界,因為人很
   難有自知之明。
   由于自傳在傳記體中的獨特性,即自傳中存在程度不
   同的主觀因素,使自傳呈現(xiàn)更加復(fù)雜、更加豐富多彩的色
   調(diào)。每個生活過來的人,都有其生命哲學(xué)。事情做得如何,
   都有一套為之辯解的原由。曹操可以在《讓縣自明本志令》
   中坦率得毫無顧忌地說出自己的政治追求;劉禹錫、王韜都
   在自傳中對自己的政治生活作了自我辯護;曹丕、文元發(fā)在
   自傳中只講自己的長處;陸羽、梁啟超都在自傳中對自己的
   一段人生經(jīng)歷作出極為認真的自我總結(jié)。盡管作者的藝術(shù)
   技巧有高低,但都從不同角度給自己的心靈作了自畫像。
   中國的自傳起源于戰(zhàn)國,形成于漢代 唐代劉知幾《史
   通·序傳》指出了自傳的淵源:
   蓋作者自敘,其流出于中古乎?案屈原《離騷經(jīng)》,
   其首章上陳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顯名字。自敘
   發(fā)跡,實基于此。降及司馬相如,始以自敘為傳,然其所
   敘者,但記自少及長,立身行事而已,逮于祖先所出,則
   蔑爾無聞。至馬遷,又征三閭之故事,放文園之近作,模
   楷二家,勒成一卷。于是揚雄遵其舊轍,班固酌其余波
   自敘之篇,實煩于代。雖屬辭有異,而茲體無易。
   劉知幾所稱的“自敘”即自傳。他認為戰(zhàn)國時代屈原的
   《離騷》,開頭一章就是自傳的發(fā)跡;而漢代大賦作家司馬相
   如始作自傳,但他的自傳沒有流傳下來;司馬遷在《史記》中
   的第七十篇列傳《太史公自序》,成了古代自傳形成的代表
   作。從此以后,自傳歷代不絕。
   中國古代自傳大致有以下特點:
   一、歷代許多名人多重視自傳的寫作,因而自傳作者的
    面較廣。其中以文學(xué)家為多數(shù),這與他們掌握文學(xué)的手段密
    切相關(guān)。但自傳作者不限于文學(xué)家,上至皇帝,如明太祖朱
    元璋,下至一般文人學(xué)者,如清代平步青;有大小官吏,如明
    代“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有當(dāng)過縣令的文元發(fā);有僧人如
    法顯,也有隱士如楊維楨等。自傳作者一般一生只寫一篇自
    傳,但有的作者也有寫兩篇以上的,如唐初王績寫過《自撰
    墓志銘》,又寫了《五斗先生傳》;晚唐陸龜蒙寫了《甫里先生
    傳》,又作《江湖山人傳》。作者寫自傳時的年歲不一,但多選
    在重要的時刻。有的作者年輕時就寫,如唐代陸羽二十九歲
    時寫了《陸文學(xué)自傳》,近代梁啟超三十歲時寫了《三十自
    述》,這都在人生經(jīng)歷轉(zhuǎn)折時寫的。較多的是寫于晚年,如唐
    代劉禹錫在七十一歲臨終前寫了《子劉子自傳》,清代文字
    學(xué)家段玉裁八十歲時寫《八十自序》,都對人生作了自我總
    結(jié)。還有一種是書序與自傳相結(jié)合的自序,一般都在某一部
    書完成后寫的,如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王充的《自紀》。
    作者們?yōu)槭裁粗匾曌詡鲗懽?,為什么要寫自傳呢?一般是?br />     了借自傳而傳名后世,怕沒世而無聞。這種自傳意識也直接
    見于內(nèi)容中。
   二、古代自傳在內(nèi)容上多以述志自省為主。中國古典詩
    歌歷來有“詩言志”的傳統(tǒng),古代自傳在述志上與詩騷一致
    中國的儒家傳統(tǒng)思想有自省的說法,孔子的學(xué)生曾子云: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xué)而》)古代自傳也往往有自我
    反省的精神 述志與自省具體表現(xiàn)為:
    1.自明本志,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古代自傳中的述
    志往往與政治理想相聯(lián)系。唐代劉禹錫的《子劉子自傳》記
    述了有關(guān)永貞革新的內(nèi)容。作者對永貞革新領(lǐng)袖王叔文的
    活動作了明確肯定,認為“其所施為,人不以為當(dāng)非’。而對
    所謂順宗“內(nèi)禪”作了揭露,所謂“宮掖事秘,而建桓立順,功
    歸貴臣”,暗示順宗李誦是被政敵所迫而退位的,反革新的
    宮廷政變是在宦官的操縱下進行的。劉禹錫當(dāng)時積極參加
    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活動,革新失敗后遭貶。但劉禹
    錫在自傳中為王叔文辯護,表明他并未放棄革新的政治理
    想。他在自傳的銘文部分對自己也作了恰當(dāng)?shù)脑u價:“天與
    所長,不使施兮!人或加訕,心無疵兮!”既因自己的政治抱
    負未能實現(xiàn)而感到遺憾,又為自己心地純潔而問心無愧,可
    以說其崇高的政治志向至死不變。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在《指
    南錄后序》中自敘出使元營被扣至脫險歸來的經(jīng)歷,表明
    “將以有為也”的忠貞心跡,也具述志性質(zhì),表現(xiàn)其堅定不移
    的愛國精神。至于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也是述志,表
    明自己無代漢的野心,實際上只是一種政治手段。
    2.自我回顧,總結(jié)人生經(jīng)驗。有的自傳是某一階段的
    人生小結(jié)。如陸羽的《陸文學(xué)自傳》,自述了從幼年到二十九
    歲的生活歷程。他從一個棄兒,成為寺院一個小和尚,再成
    為民間戲劇演員、導(dǎo)演,又再成為一個詩人和學(xué)者。由于他
    能與命運不斷抗?fàn)?,因而逐漸成熟起來。他回顧自己從小所
    受的不幸遭遇,自學(xué)成材的頑強意志,與社會上各種人的交
    往,創(chuàng)作上取得的多種成果,這自然是對以后生活的有力激
    勵,可以對生活更具有信心。東漢的王充在《自紀》中也回顧
    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并提出他的處世態(tài)度:“處逸樂而欲不
    放,居貧苦而志不倦?!薄坝伪負窠?,不好茍交?!庇械淖髡咴?br />     晚年寫自傳,給自己一生作總結(jié)作評價,同時也為了教育子
    孫后代。清代杰出的文字訓(xùn)詁學(xué)家段玉裁在《八十自序》中
    對自己的評價很謙虛,認為“回首平生,學(xué)業(yè)何在也?政績何
    在也?”“養(yǎng)親未之能力也;而讀書竟無成也?!庇置鞔_告誡子
    孫要“不虛其年”,“茍能不虛其年,則永短皆幸也?!奔醋訉O
    只要不虛度年華,那末生命長短都是可慶幸的。
    3.自我解嘲,描述生活情趣。唐初的王績作《自撰墓志
    銘》,借自傳發(fā)政治上不得志的牢騷。說自己“才高位下,免
    責(zé)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識。四十五十,而無聞焉。于是
    退歸,以酒德游于鄉(xiāng)里。往往賣卜,時時著書。行若無所之,
    坐若無所據(jù)。”又如白居易的《醉吟先生傳》,歐陽修的《六,
    居士傳》,都寫晚年的生活情趣。表面上看來,白居易暮年,
    一天到晚生活在醉酒吟詩之中;而歐陽修晚年則與五個
    “一”生活在一起,即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
    棋一局,酒一壺。透過這些表象,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深層的人生
    感慨和自我解嘲,實際上是抒發(fā)了他們晚年的失意心情。
    4.自白心秘,流露出自懺意識。有的自傳作者內(nèi)心長
    期抑郁,往往與他們難言的隱痛有關(guān)。他們的內(nèi)心秘密平時
    不易輕易表示,但卻在自傳中流露出自我懺悔的深層意識。
    如清代王韜的《弢園老民自傳》反映了一個近代較早面向西
    方資本主義現(xiàn)實的知識分子的思想矛盾和苦悶心情。他的
    內(nèi)心還有一個特殊的秘密,即他曾上書太平天國表明心跡
    的事。他在自傳中既罵太平軍是“賊”、“寇”、“匪”,又對清政
    府以“通賊”罪名通緝他深表不滿;又因作者遇此“奇禍,母
    氏竟以憂殞其生”,這使他“積慘終身,痛欲剜心”,懺悔不
    及。再如近代文學(xué)家林紓的《冷紅生傳》,自述了曾三次拒絕
    女性向他表示愛情的浪漫經(jīng)歷,揭示了意識深層結(jié)構(gòu)中理
    與情、靈與肉的沖突。他三次拒見女性,表現(xiàn)了個性外表上
    的冷和內(nèi)心的熱。他對性愛的欲望不輕易表現(xiàn)在與女性的
    交往中,卻表現(xiàn)在寫作上。他在這篇自傳中,實際是流露了
    他對三位女性的自我懺悔。以上四種情況,自明本志,自我
    總結(jié),自我解嘲,自我懺悔,目的都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心靈,
    讓別人了解自己。從這個角度說,自傳實際上大都是自省意
    識的產(chǎn)物,自我心靈的畫像。那末如何才能畫得既形似又神
    似呢?這就要看作者的藝術(shù)才能和創(chuàng)造能力了。
   三、古代優(yōu)秀的自傳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它們往
    往以刻畫鮮明的自我形象和個性,抒發(fā)真情實感,創(chuàng)造性的
    結(jié)構(gòu)和樸素雋永的語言,吸引讀者。
    1.古代自傳注重對自己的精神面貌和個性的描寫,而
    對自己的外貌直接描繪的不多,偶而有之,淡淡幾筆,如素
    描而已 如明初宋濂的《白牛生傳》開頭一段,寫自己“嘗騎
    白牛往來溪上,故以白牛生目之。”自己“軀干短小,細目而
    疏髯?!彪m只幾筆,給人的印象卻是較深刻的。胡應(yīng)麟的《石
    羊生小傳》中對自我外貌也有生動的描繪。古代自傳對自我
    形象的描繪,主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對自己的個性的刻畫,
    從而寫出自己的精神面貌。如明代徐渭的《自為墓志銘》開
    頭一段,用漫畫式的筆調(diào)給自己作了一幅自畫像:“賤而懶
    且直,故憚貴交似傲,與眾處不免袒裼似玩,人多病之?!苯o
    人的印象作者是個超然于世又玩世不恭的人。下文他又說
    自己“舉于鄉(xiāng)者八而不一售,人且爭笑之,而已不為動?!彼?br />     八次鄉(xiāng)試都未中舉,并非他無才,而是當(dāng)時科舉制度不合
    理,所以他并不因落榜而慚愧。他“一旦為少保胡公羅致幕
    府,典文章,數(shù)赴而數(shù)辭,投筆出門。使折簡以招,臥不起,人
    爭愚而危之,而已深以為安?!边@種態(tài)度正是他“憚貴交似
    傲”的具體表現(xiàn)。作者在自述坎坷的生活道路及生活志向
    中,充滿了個性精神,突現(xiàn)出一個無視封建禮教、蔑視權(quán)貴
    的反傳統(tǒng)的奇士形象。而清初張岱的《自為墓志銘》,則寫出
    了個人生活、思想性格隨明亡清立的社會巨變而發(fā)生了大
    起大落的變化。作者原生長在一個世代富貴的家庭,青少年
    時代過的是紈袴子弟的生活,而到晚年已淪落為一般平民,
    甚至到了“布衣蔬食,常至斷炊”的地步。這是由于“年至五
    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造成的。但這也表現(xiàn)了他與清統(tǒng)治
    者不合作的態(tài)度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寫出了自己鮮明的精
    神面貌。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金石錄后序》記敘丈夫趙明
    誠編撰《金石錄》的由來和作者夫婦早年的生活志趣,以及
    所藏金石聚散的經(jīng)過。這篇作品既可作為李清照的自傳看,
    也可作為趙、李二人的合傳讀。作品中寫夫婦猜書品茶、途
    中離別的幾個典型事例,二人的形象都非常鮮明。他們熱愛
    金石書畫的個性刻畫得尤為深刻感人。
    古代自傳在刻畫自己個性時,較多直接運用心理描寫
    的手法。因為自己寫自己,對自身的經(jīng)歷、當(dāng)時的內(nèi)心活動,
    總比別人要了解,寫起來較方便。這是自傳寫心理活動的優(yōu)
    勢。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多次寫自己的內(nèi)心活動。如
    途中與丈夫分別時說:“余意甚惡?!甭牭秸煞蚺P病時說:“余
    驚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币姷秸煞虿∥r寫道:“余悲
    泣倉皇,不忍問后事?!绷髀涞綍奈锉槐I,她寫道:“余
    悲慟不已?!焙髞碚煞蛩篮笾刈x《金石錄》,自然又會想起亡
    夫,她寫道:“今日忽閱此書,如見故人”,回憶起丈夫在東萊
    靜治堂整理古籍的情景。由于這些真實細致的內(nèi)心活動的
    描寫,把作者對亡夫的愛、對金石書畫的珍重都展示在讀者
    的面前。又如朱元璋的《皇陵碑》是一篇為自己的父母陵墓
    寫的碑文,但其中卻側(cè)重記述自己的苦難身世、參加反元起
    義和定都南京的經(jīng)過,實際上是一篇自傳。作者多次流露了
    自己的內(nèi)心活動,如寫到父母、長兄死后說:“余亦何有心
    驚若狂?!碑?dāng)作者與二哥分別時寫道:“兄為我哭,我為兄
    傷?!碑?dāng)離開寺院去外地時說:“身如蓬逐風(fēng)而不止,心滾滾
    乎沸湯?!倍?dāng)淮河流域農(nóng)民開始起義時,作者“于是思親之
    心昭著,日遙盼乎家邦。”當(dāng)他守滁陽時,“思親詢舊,終日慨
    慷?!边@些心理描寫都寫出了朱元璋做皇帝前對家屬親人的
    深厚感情
    2.古代自傳的藝術(shù)魅力不僅來自于人物形象和個性
    的刻畫,還來自于作者所抒發(fā)的真情實感。文學(xué)作品中的情
    感既是作品的內(nèi)容,也是作品的藝術(shù),而寫什么樣的情感便
    是內(nèi)容問題。由于情感力量的大小,抒情效果如何,直接關(guān)
    系到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所以怎樣抒情也是藝術(shù)
    自傳作者抒發(fā)的感情只有真實的、出自肺腑的,才有感
    染力,否則弄虛作假,還是騙不過讀者。如南朝陳詩人江總
    仕梁、陳、隋三代,于陳后主時任尚書令,不理政務(wù),日與后
    主及眾狎客游宴后宮,君臣昏亂,終使陳亡。江總所作《自
    敘》卻弄虛作假,當(dāng)代著名學(xué)者錢鐘書在《管錐編》第四冊
    “江總《自敘》條”指出:“江總權(quán)臣狎客,一人兩任,而此篇志
    明淡泊,義契苦空,遁詞綺語,更為有忝面目。”可見江總用
    盡苦心,仍逃不過后代學(xué)者的慧眼 古代自傳中,許多作者
    抒發(fā)了真摯的感情,不僅對自己的親人,而且對賓客、朋友
    都表示真摯的感情。如北宋散文家柳開在《東郊野夫傳》中
    自述:“與其交者,無可否,無疑忌。賢愚貴賤,視其有分;久
    與之往還,益見深厚?!盎蛴匈e客自遠方至,即傾產(chǎn)以待之,
    遽與之宴笑寢處,無少間矣?!薄e客既告返,即解衣質(zhì)錢以
    贐之?!笨梢娬鎿吹母星榇_能感動人。
    古代自傳作者抒發(fā)感情能運用多種方式。如前述李清
    照的《金石錄后序》、朱元璋的《皇陵碑》都運用了心理描寫
    的手法,直接寫自己的內(nèi)心感情。有的自傳作者還通過直接
    抒情與記敘事實相結(jié)合,使所抒之情具體充實。如明朝艾南
    英的《自敘》以親身所見所感,揭露明代科舉考試制度的腐
    朽與黑暗,抒發(fā)了自己身心所受的痛苦與憤恨。文中有三次
    以“嗟呼,備嘗諸生之苦,未有如予者也”呼應(yīng),同時對考試
    前、考試時、考試后考生所受之苦作了具體描寫,讓讀者如
    臨其境,引起對作者的同情與共鳴
    3.結(jié)構(gòu)上的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是古代自傳的藝術(shù)魅
    力所在。自傳一般以時間為順序自敘生平經(jīng)歷,但除此之外
    尚有多種結(jié)構(gòu)方法。解說自己名號的由來或圍繞名號自述
    生平,如白居易的《醉吟先生傳》、楊維楨的《鐵笛道人自
    傳》、應(yīng)撝謙的《無悶先生傳》等。再是將自己的生平與別人
    比較異同,這是南朝梁劉峻《自序》所首創(chuàng)的。劉峻先總說自
    己與漢朝馮敬通有三同四異,再一一比較說明。清代汪中
    《自序》也用此法,將自己生平與劉峻相比,有四同五異,相
    比之下,更顯出自己一生經(jīng)歷的坎坷、生活的不幸。還有一
    些自傳在全文或某些段落結(jié)構(gòu)中運用了主客問答的方法,
    如北宋初柳開的《東郊野夫傳》間或采用“或曰”與“野夫曰’
    這類主客問答或?qū)υ挼姆椒▉斫M織內(nèi)容;歐陽修的《六一居
    士傳》,則全文用“客有問曰”、“客笑曰”、“客曰”、“客復(fù)笑
    曰”與“居士曰”的問答方法,敘議結(jié)合,安排材料。這種方法
    避免了自傳只由作者一個人單純自敘的模式,可使氣氛活
    躍,更便于生動地表述作者的生活情趣。
    4.古代自傳因產(chǎn)生的時代和作者的文學(xué)修養(yǎng)不同,語
    言自然呈不同的風(fēng)采,但一般以樸素雋永見長。司馬遷的
    《太史公自序》全文語言樸素簡潔,整散錯綜,靈活多變。敘
    述自己的壯游過程,運用十幾個動詞和方位詞加上不同的
    地名,僅百余字就交代完了,既簡潔又清楚。敘司馬談遺囑
    一段,先寫“太史公執(zhí)遷手而泣曰”,再寫“遷俯首流涕曰”
    父子同泣,情意感人。而司馬談遺囑內(nèi)容的記錄,更是含義
    雋永,令人想到司馬遷后來寫成不朽的巨著《史記》,不只是
    他父親個人對司馬遷的要求,而且還反映了當(dāng)時的時代要
    求?!短饭孕颉分袛⑹霭l(fā)憤著書一段,則用了整齊的排比
    句,列舉古人身心受挫后發(fā)憤著書的成功例子,文句氣勢強
    盛,表達出作者對發(fā)憤著書極強的自信心。
    樸素雋永的語言也常體現(xiàn)在有些古代自傳對日常生活
    的描述中。如清代平步青的《楝山樵傳》,寫到他愛好???br />     籍而不為其妻所理解的事:“盛暑汗浹竟體,天寒皸裂,不以
    為病。婦笑之曰:‘空費日力,胡不自著書,而耘人田為?’笑
    而不答?!弊髡摺靶Χ淮稹彼淖?,寫得真切含蓄,令讀者也會
    發(fā)出會心的笑聲。
    樸素雋永的語言還體現(xiàn)在古代自傳作者的一些名言佳
    句中。有的是說出了作者的真心話,如曹操在《讓縣自明本
    志令》中說:“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dāng)幾人稱帝,幾人稱
    王。”有的是痛苦的自我安慰,如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
    說:“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無,有
    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她與丈夫
    生前一生心血所聚的金石字畫在兩宋之際的大動亂中大多
    失散,這怎么不叫人心痛欲碎?但為了心理平衡,只得作以
    上自我安慰語。
   四、古代自傳形式多樣,判斷一篇作品是否是自傳,主
    要從其內(nèi)容來確定。常見的古代自傳從標題上看有以書序
    形式出現(xiàn)的自序,有以自己的姓名或別號為題的自傳,有自
    撰的墓志銘,還有其他體裁的自傳。以書序形式出現(xiàn)的自
    序,實際上是書序與自傳結(jié)合在一起的。這種自序由司馬遷
    的《太史公自序》所首創(chuàng)。該文原是《史記》中第七十篇列傳。
    作品前一部分自述祖先及自己的生平經(jīng)歷,后一部分則是
    《史記》全書各篇的提要。前一部分是自傳,后一部分相當(dāng)于
    后世的書序 這種形式將自傳與書序結(jié)合,后人常用,如王
    充的《自紀》、艾南英的《自敘》等。將自己姓氏名字加在
    “傳”或“自傳”前作標題的自傳,如晉代法顯的《法顯傳》(又
    稱《佛游天竺記》、《釋法顯行傳》等)、唐代陸羽的《陸文學(xué)自
    傳》、劉禹錫的《子劉子自傳》。以自己的別號為標題的自傳,
    常用第三人稱寫傳主,實際是自傳。這種形式由陶淵明作
    《五柳先生小傳》開始,以后歷代不衰。唐代白居易作《醉吟
    先生傳》,宋代歐陽修作《六一居士傳》,明代有宋濂的《白牛
    生小傳》、胡應(yīng)麟的《石羊生傳》,近代有林紓的《冷紅生傳》
    等。還有一些作者,生前就為自己預(yù)寫了墓志銘,有的墓志
    銘寫了自己的生平簡歷,也具有自傳性質(zhì),如唐代王績的
    《自撰墓志銘》、明代徐渭的《自為墓志銘》、張岱的《自為墓
    志銘》等。用其他文體寫的自傳,如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
    的體裁是令文,朱元璋的《皇陵碑》是墓碑文,但從它們的內(nèi)
    容看,應(yīng)視為自傳。自傳一般用散文寫成,但也有用駢文寫
    的,如清代汪中的《自序》;也有用詩歌體寫的,如唐代駱賓
    王的《疇昔篇》詩就具有自傳意義。
   五、篇幅短小,幾無長篇,容量有限。古代自傳一般在一
    二千字左右,最短的只二三百字,萬字以上的長篇極少。法
    顯的《法顯傳》有一萬字以上 太平天國后期重要將領(lǐng)忠王
    李秀成被曾國藩軍隊俘獲后,在被害前所寫的自述,據(jù)羅爾
    綱《李秀成自述原稿注》稱,原稿全文應(yīng)有五萬多字,因被曾
    國藩撕毀一部分,至今見到尚有三萬余字,這是“五·四”新
    文學(xué)運動前罕見的長篇自傳。古代自傳由于篇幅短小,又加
    作者一般在主觀上不重視詳敘生平經(jīng)歷,所以容量有限,個
    人生平多不完整、不具體,這是一個較嚴重的局限
    筆者在開設(shè)古代傳記文學(xué)研究選修課的教學(xué)中,接觸
    到不少古代自傳,逐漸感到古代自傳中有不少優(yōu)秀作品,應(yīng)
    向?qū)W生推薦,讓學(xué)生閱讀。古代自傳佳作因作者多為有文學(xué)
    修養(yǎng)的人,文筆優(yōu)美,值得鑒賞;作者自敘生平,自明心志,
    自抒情趣,自言個性,值得后人借鑒;作品中所述的內(nèi)容,是
    文史愛好者、研究者有用的珍貴史料。所以從古代自傳的文
    學(xué)價值、史學(xué)價值說,都還值得今天的廣大讀者一讀。但古
    代自傳分散在古代各種古籍中,要集中檢閱頗有不便。1936
    年商務(wù)印書館曾出版過郭登峰編的《歷代自敘傳文鈔》,但
    所選錄的作品太泛,有的并不是自傳;當(dāng)然也選入不少自傳
    佳作,但無注釋,今天的一般讀者讀起來文字上可能有困
    難;而且該書久未重版,讀者要看也不易找到。為此,我另選
    了這本《中國古代名人自傳選》,選文的標準是:一,思想內(nèi)
    容較為健康,對讀者可能會有人生的啟示。二,要有一定的
    文學(xué)性,限于散文性作品。文人學(xué)者自訂的年譜之類,雖生
    平事實可靠,但質(zhì)樸少文,不予選入。三,從中國古代自傳實
    際出發(fā),選入一些自敘懷抱、志趣的文章。四,照顧到各個時
    代和代表性。對每篇選入的作品,先有作者簡介,再附以簡
    注、今譯,后加評析。我希望能在傳記文學(xué)書籍中補上古代
    自傳選的空白。由于本人學(xué)識所限,不足之處肯定存在,期
    望有識之士不吝指教
    陳蘭村1995.5.15
    于浙江師大傳記文學(xué)研究中心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