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斷:中國禪學的方法/胡適今天是最后一次講演,黎先生剛才對我說今天功德圓滿,其實不過是我的一筆舊債還清了。這次講的是中國禪學的方法。上次本來想把中國禪宗的歷史講得更詳細一點,但因限于時間,只能將普通書所沒有的禪宗的來歷,說了一個大概,馬祖以后的宗派簡直就沒有功夫來講。但不講也不要緊,因為那些宗派的立場跟方法,大抵差不多,看不出什么顯著的區(qū)別,所以也不必在分析宗派時多講方法,現(xiàn)在只講禪學整個的方法。中國的禪學,從7世紀到11世紀,就是從唐玄宗起至宋徽宗時止,這400年,是極盛的黃金時代。諸位是學教育的,這一派人的方法與教學方面多少有點啟示,所以有大家一聽的必要。南宗的慧能同神會提倡一種革命思想——“頓悟”,不用那些“漸修”的繁瑣方法,只從智慧方面,求其大徹大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當時因為舊的方式過于復雜,所以這種單刀直人的簡單理論,感動了不少的人,終于使南宗頓教成為禪宗的正統(tǒng),而排宗又成為佛教的正統(tǒng),這是他們在破壞方面一大成功??墒腔勰芎蜕駮紱]有方法,對于怎樣教人得到頓悟,還是講不出來,到9世紀初,神會的第四代弟子宗密(歿于841年,即唐武宗會昌元年),方把“頓悟”分成四種:(一)頓悟頓修頓悟如同把許多亂絲,一刀斬斷;頓修如同把一團白絲,一下子丟到染缸里去,紅即紅,黑即黑。(二)頓悟漸修如嬰兒墜地,六根四肢頓具,男女即分,這叫頓悟;但他須慢慢發(fā)育長大,且受教育,成為完人,這叫漸修。故頓悟之后必繼以漸修。(三)漸修頓悟這好比砍樹,砍了1000斧頭,樹還是矗立不動,這叫漸修;到了1001斧頭,樹忽然倒下來,這叫頓悟。這并非此最后一斧之力,乃是那1000斧積漸推動之功,故漸修之后自可成頓悟。(四)漸修漸悟如同磨鏡,古時候,鏡子是銅制的,先由粗糙的銅,慢慢地磨,直至平滑發(fā)亮,可以照見人影,整理衣冠。又如射箭,起初百無一中,漸漸百可十中,終于百發(fā)百中。這四種中間,第一種頓悟頓修不用方法,講不通的,所以禪宗后來也有“樹上那有天生的木構”的話。第二種頓悟漸修,卻是可能的;第三種漸修頓悟,尤其可能。這兩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例子,在西洋也有很多:如圣奧古斯丁,起初是一個放蕩不羈、狂嫖濫賭的人,說重一點就是流氓地痞,一天在街上聽了一位教師的講演,忽然省悟,立志苦修,竟成為中古時代的宗教領袖。這就是頓悟漸修,卻也是漸修頓悟,因為他早有種種煩悶,逐漸在變化,一旦下決心罷了。又如三四百年前科學大師伽里略(意大利人),生而有藝術的天才,他的父親是個數學家,送他到大學去習醫(yī)。但他的興趣不傾向于這方面,而于音樂繪畫等倒是弄得不錯。有一天,國王清了一位數學家來講《幾何學》,他聽了一小時,忽然大徹大悟,就把一切拋開,去發(fā)揮他從遺傳中得來的數學天才,后來便成了幾何學、物理學的老祖師。再舉一個日常的例子:我們有時為了一個算學或其他的難題,想了幾天,總想不出,忽然間在夢里想出來了。這也是慢慢地積了許多經驗,一旦豁然貫通。第四種漸修漸悟,更是可能,用不著來說了??傊?,頓悟漸修,漸修頓悟,都是可能的,都是需要教學方法的,漸修漸悟更是普通的方法,只有頓修頓悟沒有教學方法。禪門中許多奇怪的教學方法,都是從馬祖(歿于786年)來的。馬祖道一,本是北派,又受了南派的影響,所以他所創(chuàng)立的方法,是先承認了漸修,然后教你怎么樣漸修、頓悟,頓悟而又漸修。他的宗旨是“觸類是道,任心為修”,如揚眉、動目、笑笑、哈欠、咳嗽、想想,皆是佛事。此種方法實出于《楞伽經》?!独慵辖洝吩疲骸胺且磺蟹饑裂哉Z說法,何以故?以諸言語,唯是人心,分別說故。是故有佛國土,直視不瞬,口無言語,名為說法;有佛國土,直爾示相,名為說法;有佛國土,但動眉相,名為說法;有佛國土,唯動眼相,名為說法;有佛國土,笑名說法;有佛國土,欠嗑,名說法;有佛國土,咳,名說法;有佛國土,念,名說法;有佛國土,身,名說法?!庇衷疲骸叭鐏硪嘁娛澜缰?,一切微蟲蚊蠅等眾生之類,不說言語,共作自事,而得成功?!彼运恰坝|類是道,任心為修”的方法,是不靠語言文字來解說來傳授的,只用許多奇特古怪的動作。例如有一個和尚問他如何是西來意,他便打。問他為什么要打,他說:“我若不打汝,諸方笑我也?!庇秩绶〞柸绾问俏鱽硪?,他說:“低聲,近前來!”于是就給他一個耳光。此外如揚眉動睛以及豎拂、喝、踢、種種沒有理性的舉動,都是他的教學方法。這種舉動,也都是叫對方知道是什么意思,連作的人也沒什么意義,就是這樣給你一個謎中謎,叫你去漸修而頓悟,或頓悟而漸修。馬祖以后,方法更多了,如:捏鼻、吐舌、大笑、掀床、畫圈(圓相)、拍手、堅指、舉拳、翹足、作臥勢、敲柱、棒打、推倒等等花樣,都是禪機。此外來一兩句似通非通的話,就是話頭??傊?,以不說法為說法,走上不用語言文字的道路,就是他們的方法。馬祖是江西派,其方法在8世紀到9世紀初傳遍了中國。本來排學到了唐朝,已走上語言文字之途,楞林宗也從事于煩瑣的注疏。但是那頓悟派依然頓悟,不用語言文字,教人去想,以求徹悟。馬祖以下又用了這些方法,打一下、咳一聲,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這種發(fā)瘋,正是方法。但既無語言文字作根據,其末流就有些是假的,有些是捏造的,而大部分是騙人的。馬祖不靠語言文字說法,他的方法是對的、是真的,但是后來那些模仿的,就有些要算作末流了。這里且講一個故事:有一書生,衣服襤樓走到禪寺,老和尚不理他。后來小和尚報告知府大老爺到了,老和尚便穿上袈裟,走出門,恭敬迎接,招待殷勤。書生看了,一聲不響。等到知府大老爺走了,書生說:“佛法一切平等,為什么你不睬我,而這樣地招待他?”老和尚說:“我們禪家招待是不招待,不招待便是招待?!睍犃?,就給他一個嘴巴。老和尚問他為什么打人?書生答道:“打便是不打,不打便是打?!彼阅┝髂7拢@種方式的表示,有些是靠不住的。在9世紀中年,出了兩大和尚:南方的德山宣鑒(歿于865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和北方的臨濟義玄(歿于866年,同上七年)。他們的語錄,都是很好的白話文學。他們不但痛罵以前的禪宗,連經連佛一起罵:什么釋迦牟尼,什么菩提達摩,都是一些老騷胡,十二大部經也是一堆揩糞紙。德山自謂別無一法,只是教人做個吃飯、睡覺、拉屎的平常人。義玄教人“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著便殺。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始得解脫”。后來的禪門,不大懂得這兩大和尚第二次革命的禪機——呵佛罵祖禪。平心而論,禪宗的方法,就是教人“自得之”,教人知道佛性本自具足,莫向外馳求,故不須用嘴來宣說什么大道理。因此,這個問葫蘆最易作假,最易拿來欺騙人,因為是純粹主觀的,真假也難證實。現(xiàn)存的五部《傳燈錄》,其中所載禪機70%怕都是無知妄人所捏造的,后來越弄越沒有意義了。不過,我們也是不能一筆抹殺。當時的大和尚中,的確也有幾個了不得的,他們的奇怪的方法,并非沒有意義。如我第一次所講賊的故事,爸爸把兒子鎖在柜子里,讓他自己想法逃出,等他用模仿鼠叫之法逃回家了,爸爸說你已有飯吃了。這個故事,就可以比喻禪學的方法,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教育上說,很類似現(xiàn)代的設計教學法??磥砗芟癜l(fā)瘋,但西諺云:發(fā)瘋就是方法madnessismethod(按:西文兩詞音近,中語四字也都是雙聲)。禪宗經過400年的黃金時代,若非真有方法,可以騙人一時,也不能騙到400年之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