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塞林格作傳是件不容易的事,不容易在兩個方面,一是塞林格平生小心謹慎,避免讓外界得知他私人生活中的細節(jié),而且已經在他那位于新罕布什爾州考尼什鎮(zhèn)的鄉(xiāng)居里過了十幾年的隱居生活,所以為他作傳,有資料匱乏之虞;二是稍有不慎,就有惹上官司的危險。因此,到目前為止,只有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傳記得以面世,這就是著名傳記作家保羅·亞歷山大的《塞林格傳》(該作家曾出版過詩人西爾維婭·普拉斯和影星詹姆斯·迪恩的傳記)。另外,塞林格的女兒瑪格麗特·塞林格所著的回憶錄《夢想守望者》也可以作為另一類型塞林格的傳記來讀。而早在80年代初,就有人試圖為他作傳。英國詩人伊安·漢密爾頓接受蘭登書屋的邀請,寫了一本名為《J.D.塞林格:寫作人生》的書。當該書計劃于1986年出版之時,塞林格從一份清樣中看到該書中引用了自己的未發(fā)表信件,約為三百字。通過艱難的法律訴訟,塞林格成功地阻止了這本傳記出版。后來,漢密爾頓不得不重新加工了這本書,并以《尋找J.D.塞林格》之名出版,但那已不再是一本傳記意義上的書,影響及銷量都差強人意。我國讀者之熟悉塞林格,當然是從他的《麥田里的守望者》開始的,有人將之列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最令人難忘的閱讀事件之一,而不久前在報紙看到的一篇對某青年電影導演的采訪中,被采訪者說了一句堪稱經典的話,他說《麥田里的守望者》是文學作品中他的《圣經》,相信不少讀者也心有同感。塞林格這本代表作的影響無遠弗界,一個說明就是到20世紀末(順便說一句,2001年7月16日是《麥田里的守望者》出版50周年的日子),它在全球范圍內各種文字版本的總銷量已經超過六千萬冊。盛名之下的塞林格卻在有四十年的時間里,和塵世的喧囂保持著遠離,這讓我們不由得想起《麥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霍爾頓,后者的理想就是居住在森林邊上的小屋里,遠離塵世。循世作家結果變成了一個神秘人物,關于他的每條消息,不論大小,幾乎都有可能登上報紙的頭條。保羅·亞歷山大探幽索隱,展示了一個傳記作家的素養(yǎng),利用了所有可得的資料(包括新開放的),為讀者揭示了一個苦心孤詣的寫作者和不妥協(xié)的憤世嫉俗者,讀完這本傳記之后,我們幾乎可以說,塞林格就是那個“麥田守望者”霍爾頓。到目前為止,塞林格結集問世的作品不多,除了《麥田里的守望者》以外,只有三本薄薄的小書:短篇小說集《九故事》,中篇小說集《弗蘭妮和祖伊》和《木匠們,把屋梁抬高和西摩:介紹》,但都可以說是傳世之作,傳記作者亞歷山大對塞林...[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