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和他的作品中“總是帶著令人驚訝的純真,像兒童般的天真,而又桀驁不馴”。這本書收錄了愛因斯坦晚年的文章60余篇,書中文字讓人感覺這位科學家其實是很憂郁的。他關心一切發(fā)生在人類中間的東西,他不在乎美國或歐洲高興不高興,他發(fā)表自己對美國或歐洲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愛因斯坦是自由的、獨立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論文選集第二卷的時間跨度從1934到1950年。論文選集的第一卷曾以《我所見的世界》(TheWorldAsISeeIt)為名出版,所含材料是從1922年至1934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不屬于那種不關心周圍的世界,一心只做自己的研究工作,生活在“象牙塔”里面的人。恰恰相反,他作為一個敏銳的、持批評態(tài)度的觀察者,關注著他的時代的趨勢和需求。事實上,他常常通過寫作和口頭呼吁來進行干預。而且必須強調的是,他這樣做總是出于人道主義的理由。從這種意義上說,《晚年文集》(OutofMyLaterYears)反映了本書作者的哲學以及政治和社會態(tài)度。書中各章是由目前尚未出版的講演、論文、書信、呼吁以及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章構成。我們感...本書前言“我孤寂地生活著,年輕時痛苦萬分,而在成熟之年里卻甘之如飴。”本書是一份令人感動的文獻,它記載了一位有良知的、影響深遠的、具有深刻的高尚精神的人的活動;反映了愛因斯坦的哲學以及政治和社會態(tài)度。書中各章是由目前尚未出版的講演、論文、書信、呼吁以及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章構成。特色及評論文章節(jié)選物理學家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處境極類似于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發(fā)明了到他那個時代為止最具威力的炸藥——一種極強的破壞手段。為對此有所補償,也為了減輕良心上的負擔,他為促進和平和實現(xiàn)和平設立了獎項。今天,這些參與制造有史以來最可怕、最危險武器的物理學家們也被同樣的責任感——如果不說是罪惡感的話——折磨著。我們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發(fā)出警告,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放棄我們的努力,我們要使世界各國,尤其是其政府明白他們必將引起不可形容的災難,除非他們改變了彼此共處的態(tài)度,改變形成未來任務的態(tài)度。我們幫助制造新式武器的目的在于防止人類的敵人先制成它。倘若納粹得到這樣的武器的話,他們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