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套突出歷史照片和圖片資料的人物聚焦書系。都說眼下屬于圖像時代。此話頗有道理。且不說電視、電影、光盤等主導著文化消費和閱讀走向,單單老照片、老漫畫、老插圖等歷史陳跡的異軍突起,便足以表明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歷史,他們越來越愿意從歷史圖片中閱讀人物、閱讀歷史。的確,一個個生活場景,一張張肖像,乃至一頁頁書稿,往往能蘊含比描述文字更能吸引讀者的興趣,誘發(fā)讀者的想象。從這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到一個文學巨匠多側面的、真誠的、坦蕩的一生。巴金的熱情而真誠,巴金的敏感而憂郁,巴金的堅忍而執(zhí)著,都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我從小愛發(fā)牢騷,但決非無病呻吟,而且我不善于言辭,不會表達自己的思想,用嘴講不出來的,我只好靠筆幫忙,因此走上了寫作的路。我不是經過刻苦鉆研,勤奮讀寫,取得若干成就的。我不過借用文字作武器,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奮斗。不管拿著筆,或者放下筆,我都是在生活。——巴金我從小愛發(fā)牢騷,但決非無病呻吟,而且我不善于言辭,不會表達自己的思想,用嘴講不出來的,我只好靠筆幫忙,因此走上了寫作的路。我不是經過刻苦鉆研,勤奮讀寫,取得若干成就的。我不過借用文字作武器,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奮斗。不管拿著筆,或者放下筆,我都是在生活?!徒鹨粋€令人感動、令人難忘的場景。時在1987年11月的北京。極少出門的冰心坐在輪椅上,今天上午被推進了北京圖書館新館寬敞明亮的展廳,停下,目光落在入口處赫然醒目的13個大字上面。這是她寫的:“巴金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六十年展覽?!薄按蠼悖 币宦曈H熱的叫聲。蕭乾拄著拐杖迎上前來,傾身緊緊握住冰心的手?!芭叮阋瞾砹?!”“我本來有病,但聽說大姐要來,我能不來嗎?就是爬也要爬來?!薄澳悄悻F(xiàn)在爬給我看看?!彼麄z都樂了,一下子全顯得那么年輕,那么無拘無束。也許他們此刻都回想起60年前的日子,那時蕭乾在念中學,是冰心的弟弟的同學;也許他們都想到半個世紀來和巴金在一起的日子,他的正直、善良、真誠的人格,他的作品中燃燒著的熱情,此刻把他們,把展廳里的每一個作家、每一個觀眾,都緊緊連在一起。蕭乾的口袋里裝著頭天趕寫出來的發(fā)言稿,待會兒在參觀后的座談會上,他將用微微發(fā)顫的聲音贊賞巴金不遺余力提倡說真話,對自己、對歷史,全說真話。發(fā)言稿的題目,顯然飽含著這位把巴金一直視為兄長的作家的真情實感和歷史反思:真話萬歲。和巴金同歲、同鄉(xiāng)的沙汀,佇立在巴金成都的故居前。他剛剛從四川回到北京。為了在四川家鄉(xiāng)見到重游故里的巴金,沙汀特地延遲了回京的時間,陪著巴金在成都尋親訪友。他和蕭乾一樣,身上也帶著一份稿件,不過,那是一位年輕女大學生寫給他的信。信上,姑娘向沙汀匯報了讀巴金的《家》、《隨想錄》的體會:“讀巴金的書總覺得他那么年輕,那么真誠,總是把心坦然地掏給讀者。”還是冰心會比喻。在座談會上,她理所當然成為“首席發(fā)言人”。她比喻巴金是一個“熱水瓶”,外面涼,里面熱。她說:“巴金充滿了真誠,心是真誠的,話是真誠的。他不說假話,對祖國、對人民從不說假話?!痹诼犕晔捛陌l(fā)言之后,一位中年作家說了這樣一席話:“我十分同意蕭乾先生所談的肺腑之言。作家的最高任務莫過于真誠二字。巴金一生追求著真誠,給我們這些作家以深刻啟示。一個作家需要踏踏實實地耕耘文學這塊土地,以自己的心血來為祖國為社會寫作。”這已經是十幾年前的場景,但在我心中還是顯得那樣清晰可見。冰心遠走了,沙汀遠走了,蕭乾也遠走了,但他們發(fā)自肺腑的對巴金的贊譽,仿佛還在我耳邊回響。當20世紀只剩下一個月、21世紀已經在門檻前亮相的時刻,與20世紀同行的巴金老人的身影,便在我眼前跳躍起來,還是那么生機勃勃,那么令人矚目。也許可以找到形象的比喻,來描述人們熟悉的、敬重的這位作家、思想家。我想到了云與火。熱情是火,痛苦是云,云與火的景象下,走著一個真實的人。巴金熱情而真誠。熱情是心中永遠燃燒的火,熱情是他作品的力量。他熱愛讀者,他說要把心交給讀者,他的熱情和真誠打動一代代讀者。人們說他是知識分子的良知。他敏感而憂郁。生活讓他一次又一次陷入矛盾,感受痛苦。然而,痛苦是他的動力。沒有痛苦,他就不會走上文學之路。憂郁,痛苦,把心中的激情燒得更旺。冰心說他:我看他在痛苦時才是快樂的。冰心說得真好。他堅忍而執(zhí)著。一個瘦小的身軀,卻充溢著巨大的生命力。生活坎坷也好,疾病折磨也好,從不會讓他在命運前屈服。他的生命與思想同在,與文學同在。只要有可能,他一刻也不愿意停止思考和寫作。他相信,作家的生命靠作品的力量來體現(xiàn),而不是任何外在形式的打扮和炫耀。這是真正有價值的生命。他便這樣寫下自己真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