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人大多不想對現實就事論事地“反映”。他們有許多現實遭遇,從而產生許多生命體驗,他們只想傳達出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來。他們深信有水平的讀者會是同樣拿出自己的生命體驗去和作者契合的。讀杜牧詩就要力求契合杜牧的生命體驗。杜牧和許多古典詩人一樣,喜歡意內言外。杜牧的許多心思是需要穿過文字的表層意義去捉摸的。他不直說,很信任讀者心有靈犀。最好的例子便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大家都知道其實不是責備歌女,而是責備無危機感的官吏。作出這種推斷,靠的是對杜牧士心腸的了解,靠的也是對詩歌“文本”情調氛圍的把握。詩壇之接續(xù)如一江春水向東流。浮躁的詩人在江心滾出幾個泡沫,映著日光月光,便以創(chuàng)新者自詡。不料波翻浪涌,瞬間便了無痕跡。沉著的詩人則鍥而不舍,在崖石上鐫刻新的花紋,留下終古的紀念。杜牧屬于后者。本書選杜詩一百四十余首,大半是絕句。古體不多選,尤其是很長的。像文學史家褒揚的《杜十娘詩》,不能說它不好,但光看注釋就把人看懵了,只好割愛。誰要真對它感舉,還有別的選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