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書共分三冊:1發(fā)現(xiàn)中國本書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中西2000多年的交往史。它是一部具有相當高學術品位的大眾化讀物,屬地道的“科普類學術著作”。雅克·布羅斯先生主要是從西方的角度,以歐洲人的世界觀,來塑造中國形象和論述西方與中國關系史,而這樣的論述,正是中國學者所缺乏的,也是中國學術界需要的。雅克·布羅斯先生的觀點是公允的,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那種對我并不太有利的國內和國際大環(huán)境中,這種態(tài)度尤為可貴。他是站在西方人的立場,從西方的角度進行闡述,這也是研究中西關系史的西方漢學家們習慣于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不過,文章人人會作,各有不同巧妙。雅克·布羅斯先生的這本書是成功的,能為各方面所接受。2清宮洋畫家伯德萊于1997年又出版了這一部《18世紀的入華耶穌會士畫家》的新作。全書文圖并茂,共分12章文字記述,同時發(fā)表了入華耶穌會士郎士寧、王致誠(Jean-DenisAttiret,1702-1768)、艾啟蒙(IguaceSichelbarth,1708-1780)、蔣友仁(MichelBenoit,1715-1774)以及遣使會士德理格(TeodoricoPedrini)、奧古斯定會士安泰(安若望,JeanDamascene)等畫家,特別是康乾皇帝宮中充任御畫家者的作品。書中發(fā)表了他們的130多幅繪畫,其重點是論述郎士寧與王致誠在宮中作畫、耶穌會士們與磊收藏家乾隆合作、熱河木蘭圍場秋狝圖、版畫《乾隆皇帝得勝圖》的制作、建筑藝術、噴泉(大水法)、修建西洋樓、耶穌會士們的山水花鳥與人物畫。作者最后講到耶穌會士被解散之后,仍有幾位原耶穌會士留在乾隆年末的宮中,他們大都是對皇宮有用的人,包括繪畫在內。這其中包括意大利籍入華耶穌會士潘廷璋(GiuseppePanzi,1734-1812),他以其乾隆皇帝的畫像作為《中國雜纂》的卷首插圖而馳名于法國。當時留在清宮中的御用洋畫家還有賀清泰(Louis-AntoinedePoirot,1735-1813)和錢德明等。作者特別研究了在雍乾時代(1723-1795),耶穌會士們作為瓷器裝飾圖案而繪制的淺灰單色畫,尤其是法國入華耶穌會士殷弘緒(Fran&oisXavierd’Entrecolles,1664-1714)在瓷都江西景德鎮(zhèn)的作品。此類由耶穌會士們作圖而燒制的外國計貨瓷器,被歐洲人俗稱為“耶穌會士們的瓷器”。這批繪畫證明,18世紀的中國絕不是在西方所淬的那種負面形象:總而言之,由于這批入華畫家耶穌會士主要是生活在康雍乾盛世時代,所以他們的繪畫活動形成了中西藝術交流史上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