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編寫原則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及國家有關政策的精神,以鄧小平理論為指針,在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從材料本身的資料價值和讀者的客觀需要出發(fā),進行必要的選材和加工。本書內容廣闊,分中國概況、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教育、文化、人物、大事記、港澳臺等部分,內容涉及國旗、國歌、國徽、國都,領土,行政區(qū)劃,自然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宗教,華僑,紀念日、節(jié)日、節(jié)氣;中國共產黨派,人民團體,干部人事制度,軍事,法律司法;中外關系;社會;經濟,企業(yè),基本建設,勞動,環(huán)境保護,農業(yè),工業(yè),交通、郵電,財政、金融,房地產,貿易,對外經濟合作,旅游;科技,教育,文化,藝術,衛(wèi)生,體育等各個領域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qū)。各部分一般通過概述、事件、統(tǒng)計數字、表格、單位簡介、名錄、索引等形式突出資料的特點,力求做到既系統(tǒng)全面,又簡潔精煉。同時,根據有些內容的不同,在材料選擇上更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系統(tǒng)、全面與精練的結合,使讀者通過它能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