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字典按康熙字典部首檢字法編纂,共收首文字一千七佰余字,重文萬余,合文六十余個。二、本字典收文均按原跡影印放大,力求保存原字形貌。三、本字典所收文字范圍,上起商周,下迄秦漢至魏晉南北朝,并酌收唐代磗刻文字,以窺見文字嬗變之淵源。四、本字典所收文字,首文字中有說文者,均附列于首文字左側,無說文者則空白。五、本字典編纂,主要從書法篆刻藝術的學習、欣賞角度出發(fā),為省篇幅,故字序僅按文字時代先后依次排列外,文字下不再注明文字時代。因此,(陶)字標識下所列文字,為商周至秦漢時期的陶器皿及其它陶瓦片上的文字;(瓦)字標識下所列文字,為漢時期的瓦當文字;(磚)字標識下所列文字,為漢至魏晉南北朝及少量唐代磚刻文字。六、出處相同的重文,僅于末尾玫字之后標明,出處用簡稱,詳見引書簡稱、全稱對照表。七、不可識之字列為附錄,留等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