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論 一 戲劇與考古:戲曲文物學的興起 二 神廟賽社:中國戲劇史的巡禮 三 儺儀祭禮:戲劇發(fā)生的邏輯起點 第二章 神廟考古報告 一 陽城縣下交村成湯廟戲曲文物考 二 析城山成湯廟與太行雩祭傳統(tǒng)考 三 介休洪山鎮(zhèn)源神廟及其山門樂樓考 四 平順九天圣母廟及其戲臺的歷史變遷 第三章 神廟舞樓的創(chuàng)建和普及 一 神系、神廟及獻樂舞樓 二 中國現(xiàn)存時代最早的神廟戲臺 三 運城三路里村三官廟戲臺的斷代問題 第四章 神廟劇場的改革與完善 一 從露臺、舞樓到神廟劇場的多樣發(fā)展 二 山門舞樓:古代神廟最完善的劇場形制 第五章 碑刻與戲曲 一 金《昌寧公廟碑》與樂舞戲 二 獻戲、罰戲與戲劇審美 第六章 神廟戲曲碑刻考 一 宋裴僅《河中府萬泉縣新建后土圣母廟記》考 二 金智楫盂縣《神泉里藏山廟記》考 三 金郭明濟平遙《大金重建超山應潤廟記》考 四 元秦志安聞喜《興真觀碑銘(并序)》考 五 元宋渤壺關《重建真澤廟記》考 六 元白賁鄉(xiāng)寧《后土廟重修記》考 七 元何東夫芮城《芮王廟記》考 八 元張思敬襄陵《重修臥龍祠記》考 九 元李天祿長治《靈惠齊圣廣佑王新建外門記》 十 元緱勵沁水《圣王行宮之碑》考 十一 元宋翼高平《有元澤州高平縣米山宣圣廟記》考 十二 元元凱長治《重修會應王廟記》考 十三 元呂思誠平定《蒲臺山靈贍王廟碑》考 十四 元楊元禮大同《口口感應碑記》考 十五 明郭海介休后土廟《獻樓記》考 十六 明余光運城鹽池廟《海光樓賦》考 十七 明馬理《河東運司重修鹽池神廟記》考 十八 明金中夫《增修榆次縣城隍顯佑伯祠記》考 十九 明侯儒河津《重修玄帝廟并增建洞閣記》考 二十 清孟吳錦文水武則天廟《重修碑記》 第七章 神廟祭禮與戲曲民俗 一 太行雩祭取水及謝雨演劇傳統(tǒng)的形成 二 談談太行神廟及賽社演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