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制圖的基本知識 1
1.1 制圖的基本標準簡介 1
1.1.1 圖紙幅面及格式(GB/T14689-93) 1
1.1.2 比例 2
1.1.3 字體 3
1.1.4 圖線(GB/T17450-1998)(GB4457.4-84) 5
1.1.5 圖樣中標注尺寸的基本規(guī)定 6
1.2 尺規(guī)制圖使用的工具 9
1.2.1 圖板與丁字尺 9
1.2.2 三角板 9
1.2.3 圓規(guī)與分規(guī) 10
1.2.4 比例尺 11
1.2.5 鉛筆 12
1.2.6 輔助繪圖工具 12
1.3 平面圖形的畫法 12
1.3.1 圓弧連接 12
1.3.2 斜度和錐度 18
1.4 尺規(guī)制圖的一般步驟 20
1.4.1 制圖的一般步驟 20
1.4.2 描深的一般步驟 20
第2章 點. 線. 面的投影 21
2.1 投影的基本知識 21
2.1.1 投影的概念 21
2.1.2 投影的分類 21
2.1.3 直線和平面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特性 22
2.2 點的投影 23
2.2.1 點的投影規(guī)律 23
2.2.2 點的三面投影 23
2.2.3 兩點的相對位置 25
2.3 直線的投影 26
2.3.1 直線的投影 26
2.3.2 各種位置直線的投影特性 27
2.3.3 直線與點的相對位置 30
2.4 兩直線的相對位置 31
2.4.1 兩直線平行 32
2.4.2 兩直線相交 32
2.4.3 兩直線交叉 33
2.5 平面的投影 33
2.5.1 平面的表示方法 35
2.5.2 各種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35
2.5.3 一般位置平面上取點. 直線 38
2.6 特殊位置狀態(tài)下的線面交點和面面交線 41
2.6.1 直線與平面相交 41
2.6.2 平面與平面相交 42
第3章 基本立體的三視圖 44
3.1 物體的投影及其三視圖 44
3.1.1 物體的投影 44
3.1.2 三面投影圖與三視圖 45
3.2 平面立體的三視圖 46
3.2.1 棱柱的三視圖及其表面上取點 46
3.2.2 棱錐的三視圖及其表面上取點 47
3.3 曲面立體的三視圖 48
3.3.1 圓柱體的三視圖及其表面上取點 49
3.3.2 圓錐體的三視圖及其表面上取點 50
3.3.3 球體的三視圖及其表面上取點 52
第4章 基本立體的表面交線 55
4.1 平面立體表面的截交線 55
4.1.1 概述 55
4.1.2 截交線求法舉例 56
4.2 曲面立體表面的截交線 61
4.2.1 概述 61
4.2.2 圓柱體的截交線 62
4.2.3 圓錐體的截交線 67
4.2.4 球體的截交線 68
4.3 曲面立體表面的相貫線 70
4.3.1 概述 70
4.3.2 軸線正交的兩圓柱體的相貫線 70
4.3.3 曲面立體相貫的特殊情況 72
4.4 復合(組合)表面交線 73
4.4.1 概述 73
4.4.2 復合(組合)表面交線的求法舉例 74
第5章 組合體的畫圖和讀圖 77
5.1 組合體的構成 77
5.1.1 組合體的構成形式 77
5.1.2 組合體上的表面關系 77
5.2 畫組合體三視圖的方法 79
5.3 組合體三視圖的讀圖 83
5.3.1 讀圖應注意的問題 83
5.3.2 讀圖的基本方法 84
5.4 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90
5.4.1 基本立體的尺寸標注 90
5.4.2 截切體和相貫體的尺寸標注 92
5.4.3 組合體尺寸標注的方法. 步驟 92
第6章 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 97
6.1 視圖 97
6.1.1 基本視圖 97
6.1.2 向視圖 97
6.1.3 局部視圖 98
6.1.4 斜視圖 100
6.2 剖視圖 100
6.2.1 概述 101
6.2.2 剖視圖的種類 103
6.2.3 機件的剖切方法 106
6.3 斷面圖(剖面圖) 108
6.3.1 概述 108
6.3.2 斷面圖的種類 110
6.4 機件的其他表達方法 111
6.4.1 局部放大圖 111
6.4.2 斷裂畫法 111
6.4.3 肋的剖視畫法 112
6.4.4 輪盤上肋和孔的畫法 113
6.4.5 相同結構的省略畫法 113
6.4.6 按規(guī)律分布的孔(或孔組)的省略畫法 113
6.4.7 滾花結構的畫法 114
6.4.8 截交線. 相貫線的簡化畫法 114
第7章 軸測圖 115
7.1 軸測圖的形成與參數(shù) 115
7.1.1 軸測圖的形成 115
7.1.2 軸間角與軸向伸縮系數(shù) 115
7.1.3 軸測圖的投影特性 116
7.2 正等軸測圖 116
7.2.1 正等軸測圖的軸間角與軸向伸縮系數(shù) 116
7.2.2 平面立體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116
7.2.3 曲面立體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118
第8章 螺紋及螺紋緊固件 123
8.1 螺紋各部分名稱 123
8.2 螺紋的規(guī)定畫法 124
8.2.1 外螺紋的畫法 124
8.2.2 內螺紋的畫法 124
8.2.3 內. 外螺紋裝配的畫法 125
8.3 常用螺紋的標注 125
8.4 常用螺紋緊固件介紹 126
8.5 螺紋緊固件的裝配畫法 127
8.5.1 螺栓裝配圖畫法 127
8.5.2 螺柱裝配圖畫法 127
8.5.3 螺釘裝配圖畫法 128
第9章 零件圖 130
9.1 零件圖的內容 130
9.2 表面粗糙度 131
9.2.1 表面粗糙度概念 131
9.2.2 表面粗糙度代號及標注方法 132
9.3 極限與配合 133
9.3.1 極限與配合概念 133
9.3.2 極限與配合術語 133
9.3.3 極限與配合的標注 137
9.4 形狀與位置公差簡介 138
9.4.1 概念與符號 138
9.4.2 形位公差的標注與舉例 138
9.5 零件圖的閱讀舉例 140
9.5.1 讀零件圖的方法步驟 140
9.5.2 一般切削加工件零件圖的閱讀 141
9.5.3 沖壓件零件圖的閱讀 144
9.5.4 注塑件零件圖的閱讀 148
9.5.5 塑合件零件圖的閱讀 149
第10章 裝配圖 151
10.1 裝配圖的作用與內容 151
10.1.1 裝配圖的作用 151
10.1.2 裝配圖的內容 151
10.2 裝配圖的視圖表達方法 153
10.2.1 裝配圖的基本表達方法 153
10.2.2 裝配圖繪制的幾項規(guī)定 153
10.2.3 裝配圖中常見的特殊表達方法 153
10.3 裝配圖的尺寸標注 154
10.4 裝配圖中的序號與明細欄 155
10.5 裝配圖的閱讀 156
10.5.1 閱讀裝配圖應了解的內容 156
10.5.2 裝配圖的閱讀舉例 156
第11章 AutoCAD基礎知識 161
11.1 概述 161
11.2 AutoCAD繪圖軟件基本功能 161
11.3 概念與術語 162
11.4 AutoCAD運行及界面 163
11.4.1 AutoCAD運行 163
11.4.2 AutoCAD界面 164
11.5 命令輸入法 167
11.6 數(shù)據(jù)輸入法 167
11.7 功能鍵 168
第12章 AutoCAD基本設置與常規(guī)操作 169
12.1 用AutoCAD繪圖 169
12.2 設置類命令 170
12.2.1 設置繪圖界限:Limits命令 170
12.2.2 設置單位制:Units命令 170
12.2.3 設置圖層:Layer命令 171
12.2.4 線型命令:Line type 175
12.2.5 顏色命令:Color 177
12.2.6 設置字樣:Style命令 177
12.2.7 樣板圖的設置 179
12.3 顯示控制(Zoom & Pan) 180
12.3.1 顯示縮放:Zoom命令 180
12.3.2 平移顯示命令 180
12.4 利用輔助工具精確繪圖 181
12.4.1 捕捉:SNAP命令 181
12.4.2 柵格:GRID命令 182
12.4.3 正交方式開關:ORTHO命令 183
12.4.4 OSNAP(Object Snap目標捕捉)命令與OSNAP方式 183
12.4.5 GRID. SNAP. OSNAP命令的操作 184
12.5 常用查詢命令 185
12.5.1 查詢兩點之間距離:Dist命令 185
12.5.2 查詢某點坐標:Id命令 185
12.5.3 查詢實體的狀態(tài):List命令 185
12.6 存儲圖形:Save命令 186
12.7 退出AutoCAD(Exit) 186
第13章 繪制圖形 187
13.1 繪圖命令輸入 187
13.2 繪圖命令用法 188
13.2.1 Point(繪制點) 188
13.2.2 Line(繪制直線) 189
13.2.3 Ray(繪制射線) 190
13.2.4 Xline(繪制雙向構造線) 190
13.2.5 Mline(繪制多線) 192
13.2.6 Pline(繪制多段線) 194
13.2.7 Polygon(等邊多邊形的繪制) 196
13.2.8 Rectangle(矩形繪制) 197
13.2.9 CIRCLE(圓繪制) 198
13.2.10 Arc(圓弧的繪制) 201
13.2.11 DONUT(繪制圓環(huán)) 204
13.2.12 ELLIPSE(橢圓繪制) 205
13.2.13 Spline(樣條曲線繪制) 207
13.2.14 2D solid(區(qū)域填充) 208
13.2.15 TEXT(文本輸入) 209
13.2.16 BHATCH(圖案填充) 214
第14章 圖形實體的編輯 217
14.1 編輯命令的調用 217
14.2 構造選擇集 217
14.3 圖形編輯命令 219
14.3.1 ERASE(刪除)命令 219
14.3.2 OOPS(恢復)命令 220
14.3.3 COPY(復制)命令 220
14.3.4 多窗口之間的復制 221
14.3.5 MIRROR(鏡像)操作 222
14.3.6 OFFSET(偏移)命令 223
14.3.7 MOVE(移動)操作 225
14.3.8 ROTATE(旋轉)命令 225
14.3.9 SCALE(比例) 227
14.3.10 LENGTHEN(拉長)命令 228
14.3.11 STRETCH(拉伸)命令 229
14.3.12 TRIM(修剪)命令 231
14.3.13 BREAK(打斷)命令 233
14.3.14 EXTEND(延伸)命令 234
14.3.15 CHAMFER(倒直角)命令 236
14.3.16 FILLET(倒圓角)命令 238
14.3.17 EXPLODE(分解)操作 239
14.3.18 ARRAY(陣列)命令 240
14.3.19 多段線編輯(Pedit) 242
14.3.20 修改文本內容(Ddedit) 245
14.3.21 編輯圖案填充(Hatch Edit) 245
14.4 修改實體特性(Properties)操作 246
14.4.1 實體特性編輯器的功能 246
14.4.2 調用實體特性編輯器 246
14.4.3 實體圖形編輯器的使用方法 247
第15章 尺寸標注 249
15.1 尺寸的組成與標注方法 249
15.1.1 尺寸的組成 249
15.1.2 標注尺寸的方法和步驟 249
15.2 尺寸標注樣式及標注設置 250
15.2.1 標注樣式管理器的調用 250
15.2.2 標注樣式管理器 250
15.2.3 創(chuàng)建新的標注樣式 251
15.2.4 修改現(xiàn)有的標注樣式(Modify…) 261
15.2.5 創(chuàng)建現(xiàn)有樣式的子樣式(New…) 262
15.2.6 替代標注樣式(Override…) 262
15.2.7 比較標注樣式(Compare…) 263
15.3 尺寸標注的基本命令 263
15.3.1 線性尺寸標注(Dimlinear) 264
15.3.2 對齊標注(Dimaligned) 265
15.3.3 半徑標注(Dimradius) 265
15.3.4 直徑標注(Diameter) 266
15.3.5 角度標注(Dimangular) 267
15.3.6 基線標注(Dimbaseline) 269
15.3.7 連續(xù)標注(Dimcontinue) 270
15.3.8 引線標注(Qleader) 272
15.4 編輯尺寸標注 275
15.4.1 編輯尺寸標注(Dimedit) 276
15.4.2 編輯尺寸數(shù)字(Dimtedit)的位置 276
15.4.3 更新尺寸標注(Dimupdate) 277
第16章 塊及屬性 278
16.1 概述 278
16.1.1 塊的概念 278
16.1.2 塊的作用及特點 278
16.1.3 塊的產生與使用 279
16.2 塊的相關命令及操作 279
16.2.1 定義塊:BLOCK命令 279
16.2.2 插入塊:INSERT命令 281
16.2.3 修改塊 282
16.3 帶屬性的塊 282
16.3.1 屬性概念 282
16.3.2 建立屬性 284
16.3.3 定義帶屬性的塊 285
16.3.4 插入帶屬性的塊 285
16.3.5 修改屬性 285
16.4 圖形的粘貼 286
第17章 圖形輸出命令Plot 288
附錄 291
一. 螺紋緊固件 291
附表1 六角頭螺栓 291
附表2 螺釘 292
附表3 雙頭螺柱(bm=1d)GB897-88,雙頭螺柱(bm=1.25d)GB898-88 293
附表4 墊圈 294
附表5 標準型彈簧墊圈 294
附表6 螺母 295
二. 公差與配合 296
附表7 標準公差數(shù)值 296
附表8 軸的基本偏差數(shù)值 297
附表9 孔的基本偏差數(shù)值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