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序言哈員馬斯:尋找理論與實踐的契合點
第一章哲學批判與反思
一、理性的“定位”:從先驗理性到實踐理性
1.理性的元理論探討:先驗理性批判
2.工具理性批判
3.霍克海默和阿多爾諾:理性的否定與否定的理性
4.理性的統(tǒng)一性及其表現
5.后形而上的理性觀
二、主體性與主體間性
1.主體性的哲學界定
2.用“實踐主體”取代“先驗主體”
3.從主體-客體到主體-主體
4.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
5.自我同一性:道德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二章現代性:一項“未竟的工程”
一、關于“現代性”的三次論戰(zhàn)
二、20世紀80年代:“現代性”爭論的時代和學術背景
三、現代性——一項“未竟的工程”
四、資本主義現代化:“意義喪失”與“自由喪失”
五、對形形色色“反現代性”思潮的批判
1.“存在救世主義”:從尼采到海德格爾
2.德里達:存在史的語言化和文本化
3.??拢骸皺嗔Χ窢帯钡膼貉h(huán)
4.盧曼:“社會系統(tǒng)”的元生物學解釋
第三章交往行為理論
一、對當代西方社會的診斷
1.后期資本主義的“合法性危機”
2.“生活世界”的內在殖民化
二、“三個世界”的理論
1.生活世界及其規(guī)范性基礎
2.由“勞動范式”到“交往范式”:對馬克思的“修正”
3.“交往范式”的語用學引入
三、交往行為的普遍語用學分析
1.交往行為的類型
2.語言交往的有效性要求
3“真理”共識論
第四章“交往理性”的重建與話語倫理學
一、“理想的話語環(huán)境”
二、“話語倫理學”及其在道德和法律中的體現
三、話語倫理在當今社會整合中的意義及其可行性條件
四、話語倫理學的普適性要求
第五章文化理論
一、不同文化類型之間的平等共處
二、對“文明沖突論”的批判
三、“全球化”與民族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觀的沖突
第六章從民族國家到“世界公民社會”
一、關于“民主國家”的法理論
二、“全球化”與民族國家的“消亡”
三、關于“世界公民社會”的設想
四、“人權’與“主權”
五、對“人權普適主義”的辯護
六、“世界公民社會”:一個“烏托邦”構想?
附錄:哈貝馬斯生平年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