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漢字和英語詞匯我們分別查考三千多年前的“漢字上古音”和“印歐語古詞根”(或印歐各地的古語),這樣我們便會發(fā)展,上推得越古,一些漢英詞匯之間的發(fā)音和詞義就越近似。如現代漢語的“物(wu)”和現代英語的Material兩詞的語音可謂相去甚遠,但“物”的上古音“miuet同material的印歐語古詞根met之間則十分地接近。再如,“熊”和bear兩詞的語音很不一樣,但古語“熊羆”的“羆(上古音piuar)”同印歐古詞根bher則在發(fā)音和語義上都相當地近似。我們將“物——material”和“羆——bear”這種在上古時期近似得如同孿生兄弟的詞匯稱為“漢英對應詞”。《漢英詞匯的近源探秘》初步考證了近700條“漢英對應詞”。讀者如果逐條地琢磨漢英對應詞的對應關系,便能在英語詞匯的記憶上增強感性的興趣和理性的理解,進而能在心理上縮短漢英兩語之間的距離,認清兩語之間在語源上的共同性,清晰地認識到漢英兩語之間原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道理。同時對目前尚玄玄乎乎的“人類原始母語”這一課題在認識上也能大大地邁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