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圖版編號共二三九號,其中一至三十六號單列于圖版目錄之中,三址七至二三九號隨正文注明其所在頁碼。如段從龍等游石門題名文二三、圖四三等。二、正文目錄中,凡不注圖號者,皆僅有存文而無圖版,如宋積之等南宋慶元題名,因原刻與拓片皆無存,故僅注文八八頁。三、石門石刻之組合,凡前有先例者,如《石門題名十八段》、《玉盆題名十二段》等,為便于與有關記載相對照,皆依循貫例而排列,并以專文予以述評。如《石門題名十八段述評》、《玉盆題名十二段述評》等,所有石刻皆以其所在區(qū)域而排列。以便查閱。四、鑒于有的石刻,前人著錄或今人論述中歧見人生,特在相關石刻之后,附專文予以考辨。如在《晉潘宗伯、韓仲元造橋閣題記》之后,附《潘、韓題記及李苞題名考辨》一文等。五、凡自右至左為序且字數(shù)較多的石刻,其錄文皆以7符號表示每行之末尾。個別左行文石刻或其排列有特定用意的石刻,則以其原樣照錄。六、鑒于漢人用字已有去繁尚簡之風,無疑當予效法。因此,凡國家統(tǒng)一推行的簡化字,本書亦應采用。七、雞頭關上久已散佚的石刻,因發(fā)現(xiàn)較晚,且自成體系,故以專篇予以增補,而不與其他石刻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