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F(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雜志》主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等。主要專著有《魏晉南北朝佛教叢書》、《佛教哲學》、《中國佛教與傳統(tǒng)文化》、《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fā)展史》(上、下冊)等,發(fā)表學術論文約200篇。華方田,1965年生,山東即墨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yè)?,F(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專著、合著有《吉藏評傳》、《現(xiàn)代東方哲學》、《佛教三百題》等多部,發(fā)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內容簡介]佛教在中國流傳的過程,也就是佛教中國化的過程。所謂佛教中國化是指,一方面佛教學者從大量經典文獻中精煉、篩選出佛教思想的精神、內核,確定出適應國情的教義理論、禮儀制度和修持方式;一方面使之與固有的文化相融合,并深入中國人民的生活之中。也就是佛教日益與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相適應、結合,形成為獨具本地區(qū)特色的佛教,表現(xiàn)出有別于印度佛教的特殊精神面貌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思想的特征。本書通過敘述中國佛教的歷史演變,以提供中國佛教的簡單、明白、扼要的基本事實、理念、知識。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書僅限于論述漢傳佛教。全書分為五個階段,著重論述不同階段的佛教狀況、活動、特點。就整體內容來看,全書論述的重點是中國漢傳佛教的人物、學派、宗派、思想、佛與儒、道的關系、佛教與王朝的關系,以及文學藝術成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