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冶金工業(yè)鐵合金冶金工程

鐵合金冶金工程

鐵合金冶金工程

定 價:¥34.00

作 者: 戴維,舒莉著
出版社: 冶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冶金反應工程學叢書
標 簽: 鐵合金

ISBN: 9787502423186 出版時間: 1999-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36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從冶金反應工程學的角度,側重論述了鐵合金生產工藝及相關的基礎理論。作者在書中重點討論了物料造塊、焙燒、燒結、反應過程催化、固態(tài)和熔態(tài)還原、脫磷和爐外精煉等單元操作中的重要傳輸現(xiàn)象和過程的反應動力學特征。電爐是本書重點介紹的鐵合金提煉設備,書中詳細討論了電爐參數(shù)和冶煉過程的關系,同時對自焙電極、真空爐、搖包和回轉窯的操作和控制做了系統(tǒng)解析。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戴維,1942年出生,遼寧省沈陽市人。1969年由東北工學院(現(xiàn)東北大學)理學系冶金物理化學專業(yè)畢業(yè)后,分配到吉林鐵合金廠工作,先后任技術員、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研究所所長,現(xiàn)任吉林鐵合金廠副總工程師,兼任《鐵合金》雜志總編。1981年赴瑞典皇家工學院理論冶金系進修兩年多,獲得相當于副博士的學位。多年來,在承擔企業(yè)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的同時,參加過多項鐵合金新產品和工藝的開發(fā)工作,其中有鉻、錳鐵合金爐外精煉和合金粉料研制等項目。結合現(xiàn)場科技開發(fā)工作,同時從事鐵合金冶煉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先后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刊物上發(fā)表論文近30篇。作者簡介舒莉,1946年出生于江蘇省南京市。1969年畢業(yè)于東北工學院(現(xiàn)東北大學)理學系冶金物理化學專業(yè)。畢業(yè)后進入吉林鐵合金廠,長期從事鐵合金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先后擔任過技術員、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現(xiàn)任吉林鐵合金廠技術處處長。在擔任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的同時,多次參加我國鐵合金的國標、廠標以及有關鐵合金生產規(guī)程的制定工作,并多次參加鐵合金新品種及相關工藝的開發(fā)工作。先后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余篇。

圖書目錄

     目錄
   1鐵合金生產的電冶金理論基礎
    1.1鐵合金電爐概論
    1.1.1鐵合金電爐分類
    1.1.2礦熱爐設備組成概述
    1.2礦熱爐中的電弧現(xiàn)象
    1.2.1電弧生成機理
    1.2.2電弧性質
    1.2.3電弧傳熱過程
    1.2.4直流電弧
    1.2.5等離子弧
    1.3礦熱爐電路分析
    1.3.1爐膛內部導電方式
    1.3.2爐內電流回路解析
    1.3.3電爐操作電阻
    1.3.4電爐電抗和諧波
    1.3.5電爐電流的交互作用
    1.4礦熱爐的電氣特性
    1.4.1電壓圓圖和電流圓圖
    1.4.2特定電壓級下電爐特性曲線
    1.4.3特性曲線組和恒電阻曲線
    1.5三相電爐各相功率不平衡現(xiàn)象
    1.5.1各相電極功率不平衡對冶煉操作的影響
    1.5.2影響電爐功率平衡的因素
    1.5.3電極功率不平衡的監(jiān)測和預防
    1.6電爐的經(jīng)濟運行
    1.6.1變壓器的經(jīng)濟運行
    1.6.2電爐運行條件的改進
    1.6.3鐵合金電爐的經(jīng)濟負荷運行
    參考文獻
   2礦熱爐的參數(shù)和模型
    2.1電爐的熔煉特性
    2.1.1反應區(qū)模型
    2.1.2電爐功率分布模型
    2.1.3電極插入深度
    2.1.4爐膛溫度和爐膛功率密度
    2.1.5電爐的熱穩(wěn)定性
    2.2電極的載流能力
    2.3礦熱爐參數(shù)的數(shù)學關系
    2.3.1安德列公式和凱里法
    2.3.2珀森公式
    2.3.3威斯特里方法
    2.3.4幾種方法的比較
    2.3.5爐膛內部各部位的電壓梯度
    2.3.6相似方法
    2.4埋弧電爐的數(shù)學模型
    2.4.1莫克拉姆模型
    2.4.2電導池常數(shù)模型
    2.4.3海斯模型
    2.4.4有渣法電爐爐料內電流分布模型
    參考文獻
   3原料的冶金性能和預處理工藝
    3.1碳質還原劑的冶金性能
    3.1.1碳質還原劑的石墨化性能
    3.1.2碳質還原劑的導電性
    3.1.3碳質還原劑的反應性
    3.1.4鐵合金生產專用還原劑
    3.2礦石和爐料的冶金性能
    3.2.1爐料的導電性
    3.2.2爐料的透氣性
    3.2.3鉻礦石的礦物結構和冶金性能的評價
    3.2.4錳礦的冶金特性
    3.2.5硅石的熱穩(wěn)定性
    3.3粉礦成球工藝
    3.3.1冷壓塊和碳酸化球團工藝
    3.3.2蒸汽養(yǎng)生球團
    3.3.3熱壓塊工藝
    3.3.4成型機理和常用粘結劑
    3.3.5球團的性能和測試方法
    3.3.6影響球團性能的主要因素
    3.3.7使用球團礦對冶煉工藝的影響
    3.4焙燒工藝過程
    3.4.1焙燒過程的單元操作
    3.1.2焙燒過程的傳質和傳熱
    3.5燒結工藝
    3.5.1礦石燒結機理
    3.5.2錳礦燒結
    3.5.3鉻礦燒結
    3.5.4豎爐燒結球團工藝
    3.6回轉窯的工程原理
    3.6.1回轉窯內物料的停留和運動
    3.6.2回轉窯的工作特性
    3.6.3回轉窯的基本操作
    3.7固態(tài)還原工藝
    3.7.1鉻礦球團預還原工藝和機理
    3.7.2爐膛旋轉爐(RHF)直接還原工藝
    3.7.3鉻礦直接還原工藝
    3.7.4鎳鐵直接還原工藝
    參考文獻
   4碳熱還原過程
    4.1硅和硅鐵的冶金過程及其模型
    4.1.1Si-OC三元系
    4.1.2無渣法電爐爐膛結構
    4.1.3硅還原過程的傳質和傳熱
    4.1.4硅還原過程動力學
    4.1.5硅的生產過程的化學量模型
    4.1.6硅和硅鐵電爐的動態(tài)模型
    4.1.7硅鐵電爐兩段爐體技術
    4.2固態(tài)和熔態(tài)還原過程
    4.2.1固態(tài)還原的基本原理
    4.2.2鉻礦的固態(tài)還原
    4.2.3鐵和硅的熔態(tài)還原動力學
    4.2.4錳還原的動力學
    4.3埋弧電爐有渣法冶煉機理163
    4.3.1有渣法電爐的爐膛結構
    4.3.2焦炭層
    4.3.3爐渣性質對埋弧電爐運行的影響
    4.3.4合金元素和雜質元素含量的控制
    4.3.5一步法硅鉻合金冶煉
    4.4硅鈣合金熔煉過程
    4.4.1Si-Ca-C-O四元系的相關系
    4.4.2CaC2生成機理
    4.4.3硅鈣合金生成機理
    4.5冶金過程的催化作用
    4.5.1冶金反應的催化現(xiàn)象
    4.5.2還原過程的催化反應機制
    4.6碳熱還原工藝新技術
    4.6.1空心電極技術
    4.6.2等離子爐和直流電爐
    4.6.3熔態(tài)還原工藝
    參考文獻
   5鐵合金的精煉技術
    5.1電硅熱法精煉技術的進步
    5.1.1中低碳錳鐵精煉和純凈錳鐵生產
    5.1.2熱兌法(波倫法)生產微碳鉻鐵
    5.2鐵合金的氧氣吹煉
    5.2.1氧氣吹煉基本原理
    5.2.2氧氣吹煉工藝參數(shù)
    5.2.3中碳錳鐵的吹煉工藝
    5.3鐵合金的爐外精煉
    5.3.1渣洗精煉法
    5.3.2氧化精煉技術
    5.3.3爐外降碳
    5.4鐵合金降磷
    5.4.1氧化脫磷
    5.4.2固相脫磷
    5.4.3還原脫磷
    5.4.4影響降磷率的因素
    5.5搖包反應器解析
    5.5.1搖包內液體的運動狀態(tài)
    5.5.2搖包運動對傳質作用的影響
    5.5.3搖包參數(shù)的確定
    參考文獻
   6真空冶金和氮化冶金
    6.1真空還原過程
    6.1.1氧化鉻的真空還原機理
    6.1.2鉻的真空冶煉
    6.1.3真空冶煉的供熱原理
    6.1.4真空系統(tǒng)的設計
    6.2真空精煉
    6.2.1鐵合金中的氣體
    6.2.2液態(tài)鐵水的真空精煉
    6.2.3固態(tài)鐵合金的真空精煉
    6.3鐵合金的氮化
    6.3.1氮化物的穩(wěn)定性和滲氮工藝
    6.3.2氮化過程動力學
    6.3.3鉻鐵的氮化
    6.3.4硅和硅鐵的氮化
    6.3.5錳鐵和其它鐵合金的氮化
    參考文獻
   7電極
    7.1碳素材料的基本性能
    7.1.1密度
    7.1.2強度
    7.1.3碳素材料的質量熱容 熱導率和線膨脹系數(shù)
    7.1.4碳素材料的彈性模量
    7.1.5抗熱震性
    7.1.6電阻率
    7.2電極的分類
    7.2.1石墨電極和碳電極
    7.2.2自焙電極
    7.3自焙電極的燒結
    7.3.1自焙電極的燒結過程
    7.3.2自焙電極的燒結熱量
    7.3.3自焙電極燒結特性
    7.4自焙電極內部的溫度分布 應力分布和數(shù)學模型
    7.4.1自焙電極內部的溫度分布
    7.4.2自焙電極內部的應力分布
    7.4.3自焙電極的數(shù)學模型
    7.5電極的維護使用
    7.5.1電極消耗
    7.5.2降低石墨電極消耗的措施
    7.5.3自焙電極的接長和下放
    7.5.4電極事故及處理
    7.6埋弧電爐的開爐
    7.6.1新開爐電極焙燒
    7.6.2開爐過程的加料
    7.6.3出鐵時間的確定
    7.6.4合金成分的控制
    參考文獻
   8鐵合金爐爐襯及耐火材料
    8.1常用耐火材料的性質
    8.1.1耐火材料的分類及結構
    8.1.2常用耐火材料的技術要求
    8.1.3常用耐火材料的主要性質
    8.2鐵合金生產中耐火材料的侵蝕機理
    8.2.1鎂質爐襯侵蝕機理
    8.2.2碳質爐襯的損毀機理
    8.3鐵合金電爐爐襯設計
    8.3.1爐襯設計
    8.3.2爐襯的熱傳遞
    8.3.3爐襯的冷卻技術
    8.4爐襯的砌筑和維護
    8.4.1爐襯砌筑
    8.4.2爐襯的使用和維護
    8.4.3金屬爐襯的形成及維護
    8.4.4爐襯損毀的監(jiān)測
   參考文獻
   術語索引
   中外文名稱對照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