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第一章 司法權的理論起點
第一節(jié) 司法權的性質
一 認識司法權性質的理論準備
二 對司法權性質的理論闡述
三 司法權與立法權、行政權的性質比較分析
第二節(jié) 司法權的運行特征
一 司法權是認知活動與評價活動的統(tǒng)一
二 司法權是形式推理與辯證推理的統(tǒng)一
三 司法權是交涉性判斷與自主性判斷的統(tǒng)一
第三節(jié) 司法權的功能
一 司法權的功能原理
二 司法權功能原理的應用
第二章 司法權的要素
第一節(jié) 司法權的對象——糾紛
一 糾紛的一般意義
二 糾紛的要件標準
三 糾紛的判斷機理
第二節(jié) 司法權的主體——法官
一 法官何以成為司法權的主體?
二 價值判斷 ——法官不能回避的挑戰(zhàn)
三 法官應對挑戰(zhàn)的客觀性期待基礎
第三節(jié) 司法權運行的制度空間——程序
一 程序的兩個重要屬性
二 程序的司法權正當化功能原理
三 程序的司法權正當化功能操作機制
第三章 司法權的運行類型
第一節(jié) 司法權運行類型的釋義
一 韋伯的理想類型觀
二 司法權運行類型的歸納基礎與形態(tài)
三 司法權運行類型的應用意義
第二節(jié) 國家本位型司法權
一 國家本位型司法權的觀念基礎
二 國家本位型司法權的構成形態(tài)
第三節(jié) 程序本位型司法權
一 程序本位型司法權的觀念基礎
二 程序本位型司法權的構成形態(tài)
第四節(jié) 目的本位型司法權
一 目的本位型司法權的觀念基礎
二 目的本位型司法權的構成形態(tài)
第四章 司法權的現實與理想
第五章 通過司法改革實現司法理想
保持對司法改革的理性期待
主要參考書目
ABSTRACT
后記